[发明专利]一种轴承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4946.6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9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龙育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爱因斯凯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3/00 | 分类号: | C10M163/00;C10M177/00;C10N30/10;C10N30/12;C10N4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张梅 |
地址: | 552800 贵州省黔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润滑油 润滑油 制备 添加剂 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双烯基丁二酰亚胺 油酸三乙醇胺酯 苯并三氮唑 苯甲酸甲酯 润滑油生产 石油磺酸钙 氧化菜籽油 换油周期 润滑效果 抗腐性 抗氧化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轴承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润滑油主要由双烯基丁二酰亚胺、石油磺酸钙、苯甲酸甲酯、单油酸三乙醇胺酯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氧化菜籽油和苯并三氮唑制成。本发明有非常明显的抗腐性抗氧化效果,并能长期保证润滑油的润滑效果,延长换油周期,大大降低润滑油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用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轴承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的重要零部件,其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但与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按滚动体的形状,滚动轴承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两大类。随着工业制造的发展,对轴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轴承材料环保安全不含有有害成分,轴承材料具有高强度,同时轴承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工况,具有抗应力腐蚀和化学腐蚀的能力。
润滑油是以润滑油为基础油,在其中加入防锈剂及一些改进添加剂而制成。通常润滑油可以分为置换型润滑油、润滑油型润滑油、溶剂稀释型润滑油等。其中,润滑油型润滑油是我国主要的润滑油品种,其使用范围很广,主要用于机械内部防锈,可以用于防锈封存和启封后立即润滑使用。另外,这种产品也可以适用于各种机械的运转摩擦工作面的防锈和润滑之用,特别地,在港口机械、船舶机械上的摩擦部位应用广泛,例如钢丝绳等,如今的润滑油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耐腐蚀、耐久性、粘着性、不好,容易出现变硬、脱落、开裂的现象,因此不断提高润滑油的综合质量对于社会发展也具有很好的促进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动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润滑油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各种润滑油添加剂的使用对改善润滑油的综合性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抗腐抗氧剂,市场上有数十种在推广和使用,但均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国内所生产的润滑油抗腐抗氧添加剂,基本上效果不佳,而进口润滑油抗腐抗氧添加剂价格非常昂贵,随着一定的抗腐抗氧效果,但也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润滑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有非常明显的抗腐性抗氧化效果,并能长期保证润滑油的润滑效果,延长换油周期,大大降低润滑油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轴承润滑油添加剂,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双烯基丁二酰亚胺40-50份、石油磺酸钙1-10份、苯甲酸甲酯5-15份、单油酸三乙醇胺酯酯15-2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0-30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5-15 份、氧化菜籽油1-10份和苯并三氮唑1-5份制成。
前述的轴承润滑油添加剂,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双烯基丁二酰亚胺42-48 份、石油磺酸钙3-7份、苯甲酸甲酯8-12份、单油酸三乙醇胺酯酯18-22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3-27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8-12份、氧化菜籽油3-7份和苯并三氮唑2-4份制成。
前述的轴承润滑油添加剂,按重量份计算,主要由双烯基丁二酰亚胺45份、石油磺酸钙5份、苯甲酸甲酯10份、单油酸三乙醇胺酯酯2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5份、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10份、氧化菜籽油5份和苯并三氮唑3份制成。
一种前述的轴承润滑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取上述原料,在熔融状态下,混匀,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非常明显的抗腐性抗氧化效果,并能长期保证润滑油的润滑效果,延长换油周期,大大降低润滑油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爱因斯凯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爱因斯凯轴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49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