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苯溴马隆、别嘌醇和丙磺舒含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2914.2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2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邓幸飞;綦艳;刘仲义;李锦清;刘辉;郦明浩;张燕;孟维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G01N30/06;G01N30/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王洪娟 |
地址: | 5103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测定 保健食品 中苯溴马隆 醇和 丙磺舒 含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苯溴马隆、别嘌醇和丙磺舒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样品前处理;(2)配制标准溶液;(3)苯溴马隆、别嘌醇和丙磺舒含量测定。该法中待测样品采用氨水‑乙腈提取后进行QuEChERS Extract净化,采用HPLC‑MS/MS方法进行正负离子切换扫描,解决了苯溴马隆、别嘌醇、丙磺舒三种物质化学性质差异大,难以实现同时提取检测的技术难点,也解决了保健食品基质干扰严重,回收率低的问题;建立了一个同时在线检测抗痛风保健食品中苯溴马隆、别嘌醇、丙磺舒含量的方法,该法填补了同时测定对抗痛风保健食品中苯溴马隆、别嘌醇和丙磺舒含量的技术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食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测定保健食品中苯溴马隆、别嘌醇和丙磺舒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尿酸盐在关节、肾脏及结缔组织中析出结晶,可引起关节局部炎症及粒细胞浸润。痛风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一种终生性疾病,它的病情常是急性期与间歇期交替,如果只在急性期治疗而在间歇期不治疗,只会使病情发作反反复复,并逐渐加重,直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痛风病的治疗关键是坚持治疗。近年来,由于人口的老龄化、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痛风症呈逐年上升趋势,痛风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目前痛风的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痛风患者对现有可用的药物耐受性较差与预后不良。因此有40%~50%的痛风患者通过使用抗痛风保健食品来改善尿酸偏高的症状。由于抗痛风保健食品可以长期安全的食用,使得抗痛风保健食品的产业和规模不断壮大。
以往某种功能性保健食品盛行后,一些不法商家为了提高保健功效,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化学药物一般有严格的适用症、禁忌症和副作用。当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食用添加化学药物的保健食品,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危害。
反复发作的慢性痛风患者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这两大类。属于传统处方药的别嘌醇主要通过抑制尿酸生成而达到降低血尿酸浓度的作用。动物毒理研究实验表明别嘌醇会引起较大的肝肾功能损伤,临床用药期间必须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促进尿酸排泄的代表药物有丙磺舒和苯溴马隆,此类药物如果不是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服用,很有可能会引起尿酸盐晶体在尿路系统沉积从而导致肾绞痛、肾结石、肾功能损害等症状。因此,如果抗痛风保健食品中含有这三类化学药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服用的话,将对肝肾功能产生很大的副作用,甚至会引起本身肝肾功能不全的消费者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致死的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保健食品中严禁添加非食品成分的物质(包括化学药物)。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定期公布的保健食品抽检结果中此类事件层出不穷。当前,我国对保健食品违禁添加化学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补益、减肥、降血糖血脂类的违禁药物检测,随着抗痛风保健食品中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加强对抗痛风保健食品中添加违禁药物的检测和监管已是刻不容缓。
目前针对抗痛风保健食品中化学药物的检测研究非常少,国外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文献报道。国内仅有杨园园等发表关于用液相法测定抗痛风保健食品中8种激素类化学药物(地塞米松、泼尼松、醋酸可的松等)的含量。该研究发现采集的大部分抗痛风保健食品中都检测出激素类化学药物,说明抗痛风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学药物的问题严重。但是该方法研究的药物组分仅限于激素药物,对常见的痛风类处方药物(苯溴马隆、别嘌醇、丙磺舒)没有监测。
国内外对痛风类处方药物(苯溴马隆、别嘌醇、丙磺舒)的检测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纯的西药成分和生物样本(动物的血液和尿液等)中单一药品组分的测定。而针对化学成分复杂的保健食品中痛风类处方药物的检测,特别是苯溴马隆、别嘌醇、丙磺舒这三种药物的溶解度、电离极性等都存在很大差异的情况下,对样品中待测物质的提取和净化,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29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