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分解型果蔬保鲜剂以及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2583.2 | 申请日: | 2017-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77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安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斯特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A23B7/08;A23B7/155;A23B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3158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解 型果蔬 保鲜剂 以及 制备 方法 施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分解型果蔬保鲜剂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特点是由二碳酸酯类防腐剂、二碳酸酯水解抑制剂、抗氧化剂、抑菌剂、pH值调节剂和水组成,其中二碳酸酯类防腐剂浓度为0.01~1wt%,二碳酸酯水解抑制剂浓度为0.01‑10wt%,抗氧化剂浓度为1 ppm‑1wt%,抑菌剂浓度为1 ppm‑1wt%,pH调节剂的用量为调节保鲜液的pH值至3‑5,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称取二碳酸酯水解抑制剂、抗氧化变色剂、pH值调节剂和抑菌剂,然后溶于水,最后把二碳酸酯类防腐剂溶解到上述溶液中后,于4小时内全部使用完毕,优点是无残留无毒,对水果表面进行灭菌处理,提高了水果货架期,降低了水果损耗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果蔬保鲜剂配方,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分解型果蔬保鲜剂以及制备方法和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果蔬保鲜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趋向成熟。目前通用的果蔬保鲜技术主要涉及低温储运、气调储存和果蔬杀菌。低温储运是一项比较传统却非常有效的技术。这方面国内与国外的差距很大。国内仅仅在部分批发节点上建有冷库,冷链运输基本没有建立起来。直接后果是果蔬在储运环节损失巨大,约有35%的果蔬产品在这个环节上损失掉了。气调储存属于较新型的技术,也就是通过保持果蔬储运环节的氧气含量在非常低的水平来控制果蔬的新陈代谢,延长果蔬的保质期。但是气调等技术,对设备和控制技术方面要求很高, 普通果蔬批发零售商家操作起来不太方便。
目前市场上大家看到最多,并且争议最大的技术就是果蔬杀菌保鲜技术了。也就是通过在蔬果表面喷洒化学生物药剂,控制果蔬表面腐败微生物,最大程度地延长果蔬保质期。目前在国内蔬果保鲜市场上,通常使用化学杀菌剂包括二氧化硫、次氯酸钠甚至甲醛等比较“霸道”的化学物质。前段时间新闻媒体上有小孩因为吃了经过化学药剂处理过的荔枝而中毒的报道,就是因为使用上述化学药剂的原因。也有很多人在研究使用天然无毒的杀菌物质, 但是由于价格比较昂贵、灭菌效果不明显, 在市场上并没有广泛的推广使用。
电子商务极大地改变了国内产品购销体系,但是,在生鲜环节,电子商务却鲜有作为。因为生鲜产品的储存与运输比较困难,高昂的物流费用阻碍了生鲜产品大范围地流通。所以有人称生鲜产品是电子商务的最后一块禁地。生鲜电商的主要优点是方便快捷、节省成本,免去了传统多级批发零售市场中间环节多、成本高的问题。生鲜电商主要控制环节在物流运输上。国内冷链运输体系发展很不完善,而且价格非常昂贵。有些快递公司采用快速发货等手段降低了果蔬在运输环节的损耗,但是高昂的快递费用抵消了电商价格方面的优势。和传统销售渠道相比,优势不明显。因此,目前亟需开发一种方便、安全、无毒果蔬保鲜技术,来满足蔬果储运企业、特别是生鲜果蔬快递企业对保鲜技术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安全环保的、能提高水果货架期,降低水果损耗率的自分解型果蔬保鲜剂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分解型果蔬保鲜剂,由二碳酸酯类防腐剂、二碳酸酯水解抑制剂、抗氧化剂、天然无毒型抑菌剂、pH值调节剂和水组成,其中所述的二碳酸酯类防腐剂的浓度为0.01~1wt%,所述的二碳酸酯水解抑制剂的浓度为0.01-10wt%,所述的抗氧化剂的浓度为1 ppm-1wt%,所述的抑菌剂的浓度为1 ppm-1wt%,所述的pH调节剂的用量为调节自分解型果蔬保鲜剂的pH值至3-5。
所述的二碳酸酯类防腐剂选自纯度95%以上的二甲基二碳酸酯或者二乙基二碳酸酯。
所述的二碳酸酯类防腐剂为二甲基二碳酸酯,其浓度为0.05~0. 5wt%。
所述的二碳酸酯水解抑制剂包括甲醇、乙醇、丙醇、丙二醇、丁醇、葡萄糖、甘油、卡拉胶、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和阿拉伯胶中的至少一种。主要作用是减缓二碳酸酯类防腐剂的分解,延长防腐剂在水果表面的停留时间,降低二碳酸酯类防腐剂使用浓度,并提高使用效率。
所述的二碳酸酯水解抑制剂为阿拉伯胶,其浓度为0.05~0. 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斯特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斯特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25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