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1228.3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8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李丘沐;贺昊彦;刘静;文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睿研纳米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31/14 | 分类号: | A61L31/14;A61L3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王乐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生 基质 黏附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细菌、细胞等生物体、以及胞外基质在材料表面的有害黏附一直是生物、医学、防污染、水过滤等领域的一个难题。上述有害黏附,通过在材料表面的繁殖、扩散、堆积,进而可能产生细菌感染、血管栓塞、表面污染、有毒分解物等,影响人类健康并降低材料使用效果。
目前,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材料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以微纳仿生结构材料、肝素、类聚乙烯氧结构材料(PEG/PEO)、以及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复合材料这四类材料的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性能最为突出,受到的研究关注也最多。但这些材料都有较明显的缺陷,如合成工艺复杂、提取代价昂贵、稳定性差、抗黏附机理不明确,这也使它们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
一种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其为蛋白质塑化层,所述蛋白质塑化层中包括清蛋白、以及亲水性辅料。
上述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由于其主体材料为清蛋白,生物相容性好,进而在临床上可安全使用;清蛋白原料易得、且物美价廉。上述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适用范围广,可以适用于高分子材料基体、无机材料基体、金属材料基体上;并且该涂层与基材结合牢固,无降解和扩散,体内稳定性好。上述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其亲水性高、浸润快,从而方便医疗操作及日常使用。
更重要的是,上述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可阻抗大多数细菌(例如大肠杆菌、金葡球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粪链球菌等)、细胞(例如成纤维细胞、血小板等)、以及胞外基质(例如多糖、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白蛋白等)在其表面的黏附和沉积,集抗菌、抗细胞黏附、抗血小板黏附多项功能于一身,具有广谱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蛋白选自血清白蛋白、乳清蛋白、麦清蛋白、卵清白蛋白、和大豆清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亲水性辅料选自极性亲水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亲水性辅料选自白明胶、丝胶蛋白、丝氨酸、天冬氨酸、透明质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和阿拉伯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蛋白塑化层中还包括纤维状蛋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以所述清蛋白的质量为基准,所述亲水性辅料的质量分数为0.5wt%~10wt%。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蛋白质塑化层中的蛋白质的等电点在3.5~5.5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的制备方法。
一种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清蛋白、亲水性辅料、以及水配制成胶液;
将所述胶液涂覆在基材表面形成膜层;
将所述膜层进行塑化处理,得到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
上述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的制备方法,环保、简单、方便易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的器械。
一种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的器械,包括本发明所提供的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
上述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的器械,由于其具有本发明所提供的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故而生物相容性好,进而在临床上可安全使用。并且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涂层与基材结合牢固,无降解和扩散,体内稳定性好。另外,其亲水性高、浸润快,从而方便医疗操作及日常使用。更重要的是,集抗菌、抗细胞黏附、抗血小板黏附多项功能于一身。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生物、胞外基质黏附的器械为医用导管、骨钉、心血管支架、手术器械、生物培养制品、玻璃、石英、或陶瓷器具。
附图说明
图1为导尿管上所黏附细菌菌落的平板计数对比图——大肠杆菌(上排为导尿管A1,下排为导尿管AC1)。
图2为导尿管上所黏附细菌菌落的平板计数对比图——绿脓杆菌(上排为导尿管A1,下排为导尿管AC1)。
图3为导尿管上所黏附细菌菌落的平板计数对比图——粪链球菌(上排为导尿管A1,下排为导尿管AC1)。
图4为大肠杆菌菌落结晶紫染色效果对比图(左侧为载玻片A3,右侧为载玻片AC3)。
图5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结晶紫染色效果对比图(左侧为载玻片A3,右侧为载玻片AC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睿研纳米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睿研纳米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12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疗器械表面亲水涂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呼吸科用吸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