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1196.7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4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孙宇;姚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51 | 分类号: | H04W72/51;H04W72/52;H04W72/5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彭瑞欣;张天舒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信道 资源配置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包括:检测第一类型终端中是否存在未配置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资源的第一终端,第一类型终端为干扰强度超过预设干扰阈值的终端;当检测到第一类型终端中存在未配置EPDCCH资源的第一终端时,则获取当前EPDCCH资源余量,并检测当前EPDCCH资源余量是否大于预设EPDCCH资源余量阈值;若是,则为第一终端配置EPDCCH资源,并更新当前EPDCCH资源余量和当前PDCCH资源余量。根据终端类型和EPDCCH资源余量,保证在EPDCCH资源余量充足的情况下,合理配置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尽可能多的为第一类型终端配置EPDCCH资源,增加终端抗干扰能力,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和吞吐量。还提供一种控制信道资源配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了实现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的全面覆盖,采用宏、微基站形成的宏微异构网络完成对各个基站小区的覆盖。传统技术中,基站为小区内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配置PDCCH(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下行控制信号,但在宏微异构网络场景下,虽然实现了对LTE网络的全面覆盖,但对于位于微基站边缘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容易受到干扰,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性能较低。而EPDCCH(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使用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解调,支持波束赋形等基于DMRS的传输技术,可以提升控制信道解调性能,并通过某些干扰规避技术可以减少邻区干扰。
但由于EPDCCH资源有限,若基站对应的小区为所有支持EPDCCH的UE配置EPDCCH,会导致EPDCCH资源与PDCCH资源分配不均,进而导致系统资源利用率下降,吞吐量降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能够根据控制信道条件和系统资源调度情况,灵活配置UE使用的控制信道资源,从而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吞吐量。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第一类型终端中是否存在未配置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资源的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类型终端为干扰强度超过预设干扰阈值的终端;
当检测到第一类型终端中存在未配置EPDCCH资源的第一终端时,则获取当前EPDCCH资源余量,并检测所述当前EPDCCH资源余量是否大于预设EPDCCH资源余量阈值;
若所述当前EPDCCH资源余量大于所述预设EPDCCH资源余量阈值,则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所述EPDCCH资源,并更新当前EPDCCH资源余量和当前PDCCH资源余量。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配置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类型终端中是否存在未配置增强型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PDCCH资源的第一终端,所述第一类型终端为干扰强度超过预设干扰阈值的终端;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第一类型终端中存在未配置EPDCCH资源的第一终端时,则获取当前EPDCCH资源余量,并检测所述当前EPDCCH资源余量是否大于预设EPDCCH资源余量阈值;
第一资源配置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EPDCCH资源余量大于所述预设EPDCCH资源余量阈值,则为所述第一终端配置所述EPDCCH资源,并更新当前EPDCCH资源余量和当前PDCCH资源余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11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