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1007.6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8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余同彦;余仁钊;熊建峰;刘维;黄志华;王明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12 | 分类号: | B60C23/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旋转 密封 装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自动充气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已公知的轮胎充气系统的轮边单通道旋转密封装置的构造是由不锈钢轴管、橡胶密封圈及附属金属零部件组成,轴管安装于车轴端部的中心,密封圈处于轴管两端并与之贴合,当轮胎转动时,依靠密封圈与轴管的结合面转动,来达到旋转状态下的气密性,使高压空气通过轴管的内孔联通,从车桥内部输送到轮胎气门嘴。但是,由于轮胎转动过程中,转动中心相对于车轴中心总是会存在一定的轴向偏移,因此轴管会产生径向扰动,密封圈在此种扰动下磨损过快,容易产生漏气,导致该结构存在使用寿命不长、故障率高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避免轴管径向扰动,减少密封圈转动中的磨损,提升单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的稳定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单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包括软连接部分和旋转部分,所述软连接部分包括软连接总成及与所述软连接总成内孔过盈配合的堵塞,所述软连接总成的内孔里由内至外依次封闭有浮动垫、轴管及第一Y形密封圈,所述旋转部分包括转换接头体及一端通过内螺纹与所述软连接总成外螺纹连接并通过第一O型密封圈密封的轴管转接头,所述轴管转接头另一端使用自润滑轴承固定在所述转换接头体内孔中,并使用第三Y形密封圈密封,所述转换接头体内孔另一端螺纹连接有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为出气口,可与专用的连接轮胎气门嘴的气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自润滑轴承通过轴用挡圈固定,所述自润滑轴承通过垫块安装在所述转换接头体上。
优选地,所述自润滑轴承外圈通过端盖固定,所述端盖设有内卡槽和外卡槽,所述内卡槽中安装有第二Y形密封圈,所述外卡槽中安装有第二O型密封圈,所述端盖使用钢丝挡圈固定在所述转换接头体内孔中。
优选地,所述转换接头体上套置安装有密封垫和防尘盖,起防尘防水作用,所述转换接头体末端上盖有顶盖。
优选地,所述软连接总成为带金属编织层气管,在径向产生轻微扰动时,所述软连接总成本身的柔性能很大程度上消除此种扰动带来的作用力。
优选地,所述轴管转接头固定在所述转换接头体内孔中的一端为光轴。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将所述转换接头体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改装增加了使用所述顶盖封闭的安装孔的车轮轮毂盖上,并将所述轴管插进固定在车轴端部的部件中,该部件中的密封圈与所述轴管形成密封贴合,同时通过该部件花键卡槽的套合使所述软连接部分不产生转动,高压空气通过车轴内的气管进入,再通过所述轴管进入旋转接头内部气路。
当车轮转动时,所述软连接总成在径向产生轻微扰动,但所述软连接总成本身的柔性能很大程度上消除此种扰动带来的作用力,而此时所述轴管和所述第一Y形密封圈两个部件相对静止,不产生转动摩擦,不会造成密封圈的磨损。
另外,当车轮转动时,当车轮转动时,所述转换接头体随之转动,所述自润滑轴承保证了转动时所述轴管转接头位置的相对稳定,不会与所述转换接头体产生径向扰动,所述第三Y形密封圈的内外安装面处于同轴转动,产生稳定的滑动摩擦,密封圈在该使用状态下寿命长,且性能稳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所述软连接总成和所述自润滑轴承,消除所述轴管径向扰动和旋转带来的密封圈过度磨损,保证密封圈在更优化的状态下工作,增加了单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的质量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保证了轮胎充气系统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单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
堵塞1、第一Y形密封圈2、轴管3、浮动垫4、软连接总成5、第一O型密封圈6、钢丝挡圈7、端盖8、第二Y形密封圈9、第二O型密封圈10、轴管转接头11、自润滑轴承12、轴用挡圈13、垫块14、第三Y形密封圈15、密封垫16、防尘盖17、转换接头体18、气管接头19、顶盖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10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自行车车轮的装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