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化烃原料中碳杂质在线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0759.0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1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孙康;黄文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64;G01N30/06;G01N30/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方莉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化烃 碳杂质 在线监测 监测数据 进料量 氦离子化检测器 在线监测系统 电源接口 脉冲放电 启动系统 通讯接口 样品接口 载气接口 吹扫气 放空阀 主箱体 调控 监测 配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化烃原料中碳杂质在线监测方法,包括: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其包括:配备有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的主箱体、系统吹扫气箱、样品接口箱、载气接口箱、放空阀箱、电源接口和通讯接口;启动系统,对液化烃原料中的碳杂质进行监测,得到监测数据;根据所述监测数据,调控液化烃原料的进料量。本发明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对液化烃原料中碳杂质的在线监测,并根据得到的碳含量,调控液化烃原料的进料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化烃原料中碳杂质的在线监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工业用聚合级液化烃原料中杂质在线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属于石油化工原料检测分析领域。
背景技术
液化烃中的乙烯、丙烯是聚烯烃工业中最重要生产聚乙烯、聚丙烯的原料单体,其纯度和杂质含量直接影响聚烯烃催化剂的活性和聚烯烃树脂的材料性能,因此监测分析液化烃原料中的杂质含量是防止聚烯烃催化剂失活保证聚烯烃平稳生产的前提。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在石油炼制过程中随着石油的催化裂化进入到液化烃原料中,因此液化烃原料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不可避免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目前研究发现对聚烯烃催化剂最致命的毒物,它们可以直接与聚烯烃催化剂的钛镁活性中心反应结合使其丧失活性。聚烯烃装置控制反应过程防止爆聚就使用一氧化碳作为终止剂。因此为保证聚烯烃树脂生产装置平稳生产必须严格监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
中国专利文件CN1384356提出了一种微量和痕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相色谱分析流程,这篇专利主要涉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镍转化炉技术,本发明采用技术在分析精度方面要明显优于上述技术,且上述技术不涉及生产装置在线监测。中国专利文件CN101504367提出了一种同时监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浓度的装置,这篇专利主要涉及气体浓度监测领域解决光谱学气体探测方面使用单模二极管激光器成本高、输出波长对工作温度变化敏感的问题。其技术领域和实施对象均与本发明无关。目前没有国内专利涉及液化烃原料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杂质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的申请和公开。
除专利外,现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分析监测技术还存在着如下缺点:(1)使用气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镍转化炉(FID Ni)技术检测精度不够(2)只能离线取样分析不能做到在线实时监测,不能保证人员安全和样品代表性。(3)数据处理需要人为计算或校正不能自动化处理数据结果,同时结果也不能自动化远程传输。因此,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液化烃原料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杂质实时在线检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4)目前新一代聚烯烃催化剂要求液化烃原料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30mL/m3以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液化烃原料中碳杂质的在线监测方法,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对液化烃原料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杂质的在线监测,使生产人员可以实时准确的得到液化烃原料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同时还可根据得到的液化烃原料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含量,调控液化烃原料的进料量,以调控制备的聚合物的性能,保证聚合物生成装置的平稳运行。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了一种液化烃原料中碳杂质在线监测方法,包括:
步骤A:建立液化烃原料中碳杂质在线监测系统,其包括:
配备有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的主箱体,用于接收液化烃气化原料并对其中的碳杂质进行检测,得到检测数据;
外接于所述主箱体侧壁上的系统吹扫气箱,其进口连接惰性气体源,出口连通所述主箱体,用于向所述主箱体内输送惰性气体;
外接于所述主箱体侧壁上的样品接口箱,其原料进口连接液化烃原料侧线接口,原料出口连接所述主箱体,用于接收液化烃原料并使其气化得到液化烃气化原料,然后送入所述主箱体;
外接于所述主箱体侧壁上的载气接口箱,其进口连接载气源,出口连接所述主箱体,用于向所述主箱体内输送载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07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