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80168.3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8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余同彦;熊建峰;余仁钊;刘维;黄志华;王明道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10 | 分类号: | B60C23/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马辉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通道 旋转 密封 装置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自动充气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
背景技术
当车辆行驶于良好路面时,为了使车辆以尽可能高的车速行驶,充分发挥机动能力,要求尽可能提高轮胎的充气压力,以减小滚动阻力和轮胎变形能量的耗损,但同时,当车辆通过复杂路面(例如沙漠、沿海滩涂、沼泽、泥泞地等松软地面及冰雪路面)时,车辆不仅需要能顺利通过,还需要车辆保持一定的越野速度,这就需要降低轮胎的充气压力,一方面使轮胎沉陷量和土壤阻力减小,另一方面,由于轮胎嵌入土壤中花纹数目增多,增大土壤的推进力,大幅度地增加牵引力,提高汽车的通过性。
鉴于以上这些需求,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Central Tire Inflation/Deflation System,简称CTI/DS)应运而生,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是指安装在轮式车辆上,由压缩空气气源、控制电路及控制气路、旋转密封气室以及相应的管路等所组成的一个系统,用于调节和监测轮胎的气压,以满足不同路面对车轮轮胎气压的不同需要,可以极大地提高轮式车辆的松软和泥泞路面上的通过性。但是由于一般车辆四个轮胎之间气压不同,而现有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难以将各轮胎的内外胎独立供气或放气,影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可控制车辆内外胎的独立供气或放气,当车辆内外轮胎中某一个轮胎出现问题时,不影响车辆充放气系统对其余轮胎的控制,增加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双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包括轮边支架、安装在所述轮边支架上的双通道转轴及安装在所述双通道转轴上的旋转接头体,所述旋转接头体设有两个进气通道和一个第一出气通道,所述轮边支架设有两个第二出气通道,所述轮边支架中部设有一凹槽,所述双通道转轴顶端套有轴承,所述双通道转轴中部套有轴承盖,所述双通道转轴顶端压入所述旋转接头体的第一出气通道内,所述轴承盖通过内六角螺钉和弹垫将所述双通道转轴锁紧在所述旋转接头体上,所述双通道转轴末端拧入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旋转接头体一个进气通道通过锁紧螺母和第二O型圈连接有过渡接头,所述过渡接头上通过第一O型圈密封连接有第一气管接头,所述旋转接头体另一个进气通道通过所述第一O型圈密封连接有另一个第一气管接头。
优选地,所述旋转接头体的第一出气通道通过第三O型圈密封安装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通过孔用挡圈定位在所述旋转接头体上,所述密封盖的上下表面分别安装有一个第一Y型圈。
优选地,所述轴承中间垫有隔套,所述轴承通过轴用挡圈定位,所述轴承和所述密封盖之间垫有隔圈和第二Y型圈。
优选地,所述轴承盖内装有第三Y型圈。
优选地,所述双通道转轴末端沟槽内装有第四O型圈,所述轮边支架的凹槽内装有第五O型圈。
优选地,所述轮边支架的两个第二出气通道上通过第二O型圈各连接有一个第二气管接头。
优选地,所述双通道转轴内部设有偏心孔和中心孔。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第一气管接头连接所述过渡接头及所述旋转接头体,通过第一Y型圈及第二Y型圈形成第一封闭气室,所述双通道转轴的偏心孔连接所述轮边支架及一个所述第二气管接头形成第一通道;另一个所述第一气管接头直接连接所述旋转接头体与所述第一Y型圈形成的第二封闭气室,所述双通道转轴的中心孔连接所述轮边支架及另一个所述第二气管接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轮边支架连接在车桥的轴端随车轮转动,所述旋转接头体通过所述第一气管接头与车架气路相连,保持与车架相对固定,使用时,所述轮边支架与所述旋转接头体相对转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采用双通道旋转密封结构,可以控制车辆内外轮胎的独立供气或放气,当车辆内外轮胎中某一个轮胎出现问题时,不影响车辆充放气系统对其余轮胎的控制,增加了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元丰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01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乘用车防爆轮胎
- 下一篇:单通道旋转密封装置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