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息回执的处理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80009.3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37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2 | 分类号: | H04W4/12;H04W4/14;H04L5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江舟;董文倩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息 回执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息回执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应用于融合通信业务平台的即时消息应用服务器,包括:向消息接收终端发送消息;获取消息接收终端接收消息后产生的第一响应信息;根据第一响应信息确定消息接收终端是否成功接收消息;在消息接收终端成功接收消息的情况下,向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第一回执消息。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消息成功投递的回执消息需要由消息接收终端处理而造成的耗费消息接收终端流量和处理资源的问题,进而达到了节省消息接收终端流量和处理资源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消息回执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刺激了短信息(短消息)、彩信(多媒体消息)、即时消息、电子邮件和语音邮件等消息类业务的发展,按照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联盟(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Alliance,简称为GSMA)的融合通信(RichCommunication Suite,简称为RCS)规范以及RFC5438(RFC为Request For Comments的简写,一系列以编号排定的文件)定义,消息发送终端发送消息时可以携带即时消息发送通知(Instant Message Delivery Notification,简称为IMDN)请求消息回执。对于投递失败(negative-delivery)的消息回执请求,由RCS业务平台进行处理,而对于投递成功(positive-delivery)的消息回执请求,则由消息接收终端进行处理。
与基于私有协议的OTT(Over The Top的缩写,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各种应用服务)消息产品相比,基于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为SIP)的RCS消息,协议中消息头冗余多,消息接收终端进行处理positive-delivery的消息回执请求时,会耗费更多的流量和消息处理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息回执的处理方法和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消息成功投递的回执消息需要由消息接收终端处理而造成的耗费消息接收终端流量和处理资源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息回执的处理方法,应用于融合通信业务平台的即时消息应用服务器,包括:向消息接收终端发送消息;获取消息接收终端接收消息后产生的第一响应信息;根据第一响应信息确定消息接收终端是否成功接收消息;在消息接收终端成功接收消息的情况下,向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第一回执消息。
可选的,向消息接收终端发送消息之前,方法还包括:接收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的初始消息,其中,初始消息中携带有初始消息的回执请求;根据接收到的初始消息触发向消息接收终端发送消息的消息下发流程;根据接收到的消息触发向消息接收终端发送消息的消息下发流程,包括:记录回执请求的类型,其中,类型包括:投递成功类型、投递失败类型和转短信投递类型;以及删除初始消息中与初始消息的回执请求的类型对应的字段信息,生成消息。
可选的,生成消息之后,方法还包括:根据消息接收终端的状态确定是否将消息转化为短信;在确定将消息转化为短信的情况下,将消息发送给IP短消息网关;在确定不将消息转化为短信的情况下,向消息接收终端发送消息。
可选的,在消息接收终端成功接收消息的情况下,向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第一回执消息,包括:在消息接收终端成功接收消息的情况下,确定即时消息应用服务器中是否记录有投递成功类型的回执请求;在即时消息应用服务器中记录有投递成功类型的回执请求的情况下,向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第一回执消息。
可选的,根据第一响应信息确定消息接收终端是否成功接收消息之后,方法还包括:在消息接收终端未成功接收消息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响应信息是否为预设失败响应信息;在第一响应信息是预设失败响应信息的情况下,确定即时消息应用服务器中是否记录有投递失败类型的回执请求;在即时消息应用服务器中记录有投递失败类型的回执请求的情况下,向消息发送终端发送第二回执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800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