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回收二次电池组的岸基电能系统及岸基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9779.6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2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高海波;卢炳岐;杜康立;熊留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潘杰,李满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回收 二次 电池组 岸基 电能 系统 充电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船舶岸基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回收二次电池组的岸基电能系统及岸基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能源结构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呈现。为努力维护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能源供应、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问题,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关于节能环保的政策,并积极推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目前,国家关于节能环保及优化能源结构的号召已深入人心。
近几年,随着我国的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动力电池的报废量也不断上升。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的规模,废弃动力电池回收已成为行业关注焦点。通常情况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实际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时,就不能满足车用要求,为了维持电动汽车的性能,必须将其更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将动力电池进行拆解回收,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若将其应用于一些对性能要求不高的领域,例如电网储能、岸电储能等,既解决了的废旧电池的处理问题,又能很好的缓解能源危机。
针对动力电池回收处理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开始着手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体系,部分国家已经建立起完整的回收利用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处于初步建设阶段,与欧美等国家有一定差距。2016年12月1日,国家工信部公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动力锂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纯电动船是指依靠电机驱动螺旋桨的船舶,使用的电来自储能器件储存的岸电,运行时不消耗石油,实现了零排放,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船舶”,为内河和近海航行的中小型船舶防治大气及油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案。纯电动船的发展同时对岸基电能系统如何为其供电提出了新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回收二次电池组的岸基电能系统及岸基充电方法,该系统利用从电动汽车中更换掉的二次电池,结合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为其储能,既实现了对回收二次电池的再循环利用,又起到很好的节能减排的作用,为电动船舶的用电需求提供安全稳定保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设计的基于回收二次电池组的岸基电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太阳能发电装置、第一DC/DC转换器、储能控制器、岸电充电装置、风能发电装置、AC/DC转换器、第二DC/DC转换器、岸基储能装置和气象信息发布终端,其中,太阳能发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连接第一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第一DC/DC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岸基储能装置的太阳能充电接口,岸电充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连接岸基储能装置的岸电充电接口,风能发电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连接AC/DC转换器的交流信号输入端,AC/DC转换器的直流信号输出端连接岸基储能装置的风能充电接口,所述岸基储能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连接第二DC/DC转换器的输入端,储能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岸电充电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储能控制器的气象信息输入端连接气象信息发布终端的气象信息输出端。
一种利用上述系统的岸基电能充电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太阳能发电装置通过第一DC/DC转换器向岸基储能装置输送电能,风能发电装置通过AC/DC转换器向岸基储能装置输送电能;
步骤2:储能控制器从气象信息发布终端获取实时的气象信息,当风速等级小于3级和/或光照强度小于1000lx时,储能控制器控制岸电充电装置开启,并向岸基储能装置输送电能;反之则储能控制器控制岸电充电装置关闭;
步骤3:需充电的电动船舶通过第二DC/DC转换器接入岸基储能装置的电能输出端进行充电。
本发明将回收二次电池与电动船舶的岸基电能系统有效的结合起来。采用该岸基电能系统给内河湖泊的电动船舶充电,既解决了废旧二次电池的阶梯利用问题,又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同时,结合了风能、太阳能这些清洁能源进行储能,既实现了多能量来源的充电储能,适应性强,又使系统变得更加节能环保。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太阳能发电装置、2—第一DC/DC转换器、3—储能控制器、4—岸电充电装置、5—风能发电装置、6—AC/DC转换器、7—第二DC/DC转换器、8—岸基储能装置、8.1—回收二次电池组、8.2—电池管理系统、9—气象信息发布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97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