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茴香活性成分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9748.0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9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肖俊勇;从仁怀;寇秀颖;马方励;马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9/02 | 分类号: | C11B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529156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成分提取 小茴香 得率 脂肪油 分离挥发油 亚临界萃取 洋芫荽子酸 大茴香脑 方法提取 活性物质 挥发油 反式 | ||
本发明涉及活性成分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小茴香活性成分提取方法。本发明提供了小茴香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该方法先以亚临界萃取方法提取得到浸膏,再从浸膏中分离挥发油和脂肪油。其中,浸膏的得率为10%~15%。挥发油的得率为1.6%~2.1%,其中反式‑大茴香脑的相对含量为70%~80%;脂肪油的得率为8%~13.2%,其中洋芫荽子酸的相对含量为6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成分提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小茴香活性成分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小茴香(Foeniculu Vulgare Mill)系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怀香、怀香子、茴香子。小茴香是一种多用途的植物,菜、药、香料建中,其鲜嫩茎叶为食用蔬菜,其果实是烹饪香料,其根、叶、果实和全草都是传统的中药。小茴香作为常用的中药,最早载于《唐本草》,其干燥成熟果实具有理气和胃、散寒止痛的功能,故常用于治疗寒疝腹痛、痛经、食少吐泻、少腹冷痛、脘腹胀痛、睾丸偏坠及睾丸鞘膜积液等病症。在国外,茴香的果实或精油还广泛应用于医药学(如滋补剂、健胃剂、兴奋剂、驱风剂、催乳剂、止吐剂、祛痰剂等)、化妆品(如牙膏、香皂、香锭、洗发乳等)和食品添加剂(面包、糕点、甜酒和泡菜等)。
目前,小茴香的加工利用主要是用于提取挥发油。小茴香挥发油作为小茴香的活性成分之一,其主要成分为反式-大茴香脑,经验证,小茴香挥发油具有抗菌、抗氧化、杀虫等作用,并可用于改善婴幼儿腹泻、改善原发性痛经、保护肝损伤等。常用的挥发油提取方法为水蒸气蒸馏法。该方法是直接将小茴香碎片浸泡湿润后,加热蒸馏或通入直接蒸汽,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汽蒸馏带出,经冷凝聚集并经过油水分离后得到挥发(精)油。水蒸气蒸馏法虽然工艺简单,但是挥发油收率较低,而且提取挥发油后剩下的固体残渣进行二次提取(提取浸膏)利用时需要除水干燥再溶剂提取,耗能耗时。
另外,小茴香中另一类主要的活性成分为脂肪油,小茴香脂肪油的主要成分为洋芫荽子酸(Petroselinic acid,反式-6-十八碳烯酸),由于小茴香脂肪油属于不饱和脂肪酸,故而对动物的新陈代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洋芫荽子酸的特殊结构,其还可以用作生产尼龙66或月桂酸的原料。
然而,目前对小茴香主要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小茴香的挥发油上,而对脂肪油提取的研究并不多。并且,以现有工艺对脂肪油分离,在分离过程中,挥发油受热被散失。而小茴香提取挥发油后所剩余的部分也无法再用于脂肪油的提取。因此,开发一种即能高效和高品质提取小茴香中脂肪油成分,又可方便分离提取挥发油的工艺方法,且易于实现在生产中进行应用,一直是业内生产厂家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小茴香活性成分提取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原料,利用同一份原料,既分离脂肪油,又分离挥发油。
本发明提供的小茴香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包括:
将小茴香种子粉碎后,以丁烷为萃取剂进行亚临界萃取,萃取液经脱溶制得小茴香浸膏;
所述小茴香浸膏以水蒸气蒸馏提取,蒸汽部分经冷凝后分离轻相为小茴香挥发油;提取后的小茴香浸膏经干燥制得小茴香脂肪油。
本发明实施例中,小茴香种子粉碎至粒径为0.2~0.5mm。
亚临界萃取(Sub-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technology)是利用亚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在密闭、无氧、低压的压力容器内,依据有机物相似相溶的原理,通过萃取物料与萃取剂在浸泡过程中的分子扩散过程,达到固体物料中的脂溶性成分转移到液态的萃取剂中,再通过减压蒸发的过程将萃取剂与目的产物分离,最终得到目的产物的一种萃取与分离技术。本发明选用丁烷作为萃取剂。亚临界丁烷具有的高渗透性,采用亚临界丁烷提取小茴香浸膏的提取效率高,可以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密闭萃取,以及不需加热即可气化与萃取物分离,无溶剂残留,热敏性成分不受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97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