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腐殖酸改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纳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379020.8 | 申请日: | 2017-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6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 发明(设计)人: | 可欣;孙伟;张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30;C02F1/28;C02F101/20 |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21229 | 代理人: | 霍光旭 |
| 地址: | 110136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殖 改性 羟基 磷灰石 聚糖 复合 纳米 吸附剂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纳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腐殖酸改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纳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全球化的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流、湖泊等地表水受到了极大的污染。这其中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又以铅、铬、铜最为典型。重金属的毒性大,易在生物体内富集,且不易被降解,对各类生物体造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地表水环境,保证生物体健康,采取有效方法降低水体中重金属的浓度迫在眉睫。
治理重金属的传统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生物修复法,而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许多问题。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的大量孔隙、巨大的比表面积以及表面上众多的官能团对水中吸附质进行吸附,从而降低水体中重金属浓度。由于吸附法见效快、二次污染小、可回收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纳米吸附剂与传统吸附剂相比,优势在于其粒子为纳米级。与传统吸附剂相比,纳米吸附剂的比表面积更大,能与污水中的重金属有较好的接触,且纳米吸附剂内部具有网络结构的通道,这就使纳米吸附剂的吸附量远高于传统吸附剂。
腐殖酸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大分子有机物,内部包含大量羟基、羧基等官能团,这些官能团与重金属离子有交换、吸附、络合、螯合等作用,增强了吸附剂的吸附能力。腐殖酸又具有价格低廉、无污染等良好特点。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多糖,包含大量的氨基,对多种重金属离子有较大的吸附量。壳聚糖有许多优点,例如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无毒。但是单一的壳聚糖吸附能力较弱,因此需要对它进行改性。羟基磷灰石是最重要的无机生物材料之一,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学和机械性能,可用于制备吸附剂。将壳聚糖和羟基磷灰石复合,既提高了机械性能,又增强了吸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价值。但至今没有腐殖酸改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纳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也没有腐殖酸改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纳米吸附剂去除水中重金属的研究报道。
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已经尝试将羟基磷灰石与一些材料(如四氧化三铁、氧化石墨烯、改性沸石)进行复合,以弥补羟基磷灰石的缺点,获得不同功能的吸附剂,以满足实际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腐殖酸改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纳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腐殖酸改性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纳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壳聚糖、 Ca(NO3)2·4H2O、(NH4)2HPO4和腐殖酸,其制备步骤如下;
步骤一,向壳聚糖内加入乙酸溶液,配置成1%~8%壳聚糖溶液、向 Ca(NO3)2·4H2O、(NH4)2HPO4和腐殖酸中加入蒸馏水,分别配制成1.5mol/L ~2mol/L Ca(NO3)2溶液、0.8mol/L~1.5mol/L(NH4)2HPO4溶液和饱和的腐殖酸溶液;
步骤二,在5~40分钟内,将步骤一中的(NH4)2HPO4溶液,缓慢滴入步骤一中的壳聚糖溶液中,并快速搅拌0.5h~2h,得到(NH4)2HPO4与壳聚糖混合溶液;
步骤三,在10~45分钟内,将步骤一中的Ca(NO3)2溶液,缓慢滴入步骤二中的(NH4)2HPO4与壳聚糖混合溶液中,并快速搅拌0.5h~2h,得到 Ca(NO3)2、(NH4)2HPO4、壳聚糖混合溶液;
步骤四,在10~50分钟内,将步骤一中的饱和腐殖酸溶液,缓慢滴入步骤三中的Ca(NO3)2、(NH4)2HPO4、壳聚糖的混合溶液,并快速搅拌1~3h,得到腐殖酸、Ca(NO3)2、(NH4)2HPO4、壳聚糖混合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未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90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