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判别取向硅钢缝合缝质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9006.8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14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姚大志;卢纪平;胡钧;郭万青;侯长俊;向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9/08 | 分类号: | G01N1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判别 取向 硅钢 缝合 质量 方法 | ||
1.一种判别取向硅钢缝合缝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观察两道缝合缝边中边的脱齿和碎齿数量;
S1.1、第一排缝合齿,带钢单侧边部损坏的缝合齿数量≤1个;带钢中部损坏的缝合齿数量≤3个;
S1.2、第二排缝合齿,带钢单侧边部损坏的缝合齿数量≤3个;带钢中部损坏的缝合齿数量≤5个;
S2、观察测量缝合齿长度,根据缝合齿长度,确定缝合缝的啮合强度,缝合齿长度在20-27mm范围内;
S3、观察测量前、后行带钢单侧宽度偏差量,前、后行带钢单侧宽度偏差量控制在30mm;
S4、观察测量带头、带尾搭接量,上表面的带头搭接量控制在10-20mm范围内,下表面的带尾搭接量控制在30-80mm范围内;
S5、满足上述标准的缝合缝,判定缝合缝质量良好,
其中,所述步骤S1.1、S1.2、S2中的缝合齿为脱齿和碎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别取向硅钢缝合缝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 前后行带钢保持中心线对齐。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判别取向硅钢缝合缝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前行带钢和后行带钢的宽度差控制在60mm范围内。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别取向硅钢缝合缝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带钢单侧为占带钢宽度25%的带钢边部。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别取向硅钢缝合缝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1和S1.2带钢中部为占带钢宽度50%的带钢中部区域。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别取向硅钢缝合缝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前行带钢的厚度为0.27mm,后行带钢的厚度为0.23mm。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判别取向硅钢缝合缝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上表面的带头搭接量控制在15-20mm范围内,下表面的带尾搭接量控制在50-80mm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900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