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直链淀粉-胰岛素或短直链淀粉-胰岛素-原花青素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8467.3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3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洪雁;姬娜;顾正彪;程力;李兆丰;李才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8/28 | 分类号: | A61K38/28;A61K47/61;A61K47/54;A61P3/10;B82Y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聂启新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链 淀粉 胰岛素 花青素 纳米 复合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直链淀粉‑胰岛素或短直链淀粉‑胰岛素‑原花青素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短直链淀粉、胰岛素两者或短直链淀粉、胰岛素、原花青素三者混合后回生制得短直链淀粉‑胰岛素或短直链淀粉‑胰岛素‑原花青素纳米复合物。本发明短直链淀粉‑胰岛素或短直链淀粉‑胰岛素‑原花青素纳米复合物粒径较小,可以紧密的粘附在小肠的膜粘附层,延长在胃肠带停留时间,同时可以克服消化道系统中存在的粘液层屏障、酶屏障及上皮屏障,提高口服胰岛素的生物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通过将短链淀粉与胰岛素或者短链淀粉与胰岛素、原花青素混合制备纳米复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胰岛素制剂皮下注射是目前用于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手段,具有更快的降血糖效果和更高的药物利用度,但由于药物释放较快,需要频繁注射给药,增加了病人的身体和心理负担。注射给药这种方式与正常生理状态下体内的胰岛素的分泌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胰岛素经注射给药后直接进入人体循环;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大部分为肝脏摄取,胰岛素以口服途径给药最接近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分泌模式,因此,无论从服用的方便程度上,还是从代谢的模式上看,口服都是胰岛素最为理想的给药方式。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胰岛素口服给药开辟了新的途径。以纳米颗粒作为药物载体,可有效地保护胰岛素免受胃酸及胃肠道酶的降解,增加其黏膜吸收;还可以有效地穿过小肠Peyer's结,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同时还具有控制释放和体内靶向分布等特点。在众多用于制备纳米粒的天然大分子中,淀粉是一类重要的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可再生、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多糖类高分子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药物的纳米粒制剂中,是一种理想的载体材料。
天然产物多酚因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诸多生理学功能,如抗氧化、抗粉样纤维、抗癌和抑菌等活性,一直是生命领域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原花青素在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免疫调节、治疗炎症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等重大疾病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生物医药、卫生保健、日用化工等领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申请人提供了一种短直链淀粉-胰岛素或短直链淀粉-胰岛素-原花青素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短直链淀粉-胰岛素或短直链淀粉-胰岛素-原花青素纳米复合物粒径较小,可以紧密的粘附在小肠的膜粘附层,延长在胃肠带停留时间,同时可以克服消化道系统中存在的粘液层屏障、酶屏障及上皮屏障,提高口服胰岛素的生物利用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短直链淀粉-胰岛素纳米复合物,所述纳米复合物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1)制备短直链淀粉:配制质量百分比为10-25%的蜡质玉米淀粉乳,100℃水浴30min使之完全糊化,随后降温至58℃,向其中加入100-500U/mL的普鲁兰酶,酶解6-12h,离心,灭酶,冻干得短直链淀粉;
(2)制备短直链淀粉溶液:称取短直链淀粉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5min,然后100℃水浴30min使之完全糊化,降至室温待用,制得质量浓度为1-10%的短直链淀粉溶液;
(3)制备胰岛素溶液:称取胰岛素粉末用pH=2的盐酸溶液溶解,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1%的胰岛素溶液;
(4)制备短直链淀粉-胰岛素纳米复合物:将步骤(3)制得的胰岛素溶液逐滴加入到步骤(2)制得的短直链淀粉溶液中搅拌1h,在室温下使其充分反应,然后将其放置4℃冰箱下回生处理12~48h,离心得到沉淀,将沉淀冻干即得短直链淀粉-胰岛素纳米复合物。
步骤(4)中所述胰岛素溶液与短直链淀粉溶液的体积比为1:8。
步骤(4)中所述冻干的条件为真空度为1Pa,冷阱温度为-82℃,干燥至样品最终含水量为5-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84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淋巴毒素衍生物的新用途
- 下一篇:空气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