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程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脏功能的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376223.1 申请日: 2017-05-25
公开(公告)号: CN109949921A 公开(公告)日: 2019-06-28
发明(设计)人: 张抒扬;叶益聪;曾勇;杨絮飞;潘向军;赵玉春;朱楠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华信诚达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16H40/67 分类号: G16H40/67;G16H50/3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远程评估 系统性红斑狼疮 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患者心脏 动脉粥样硬化 经济社会效益 心血管疾病 患者生活 评估管理 数据支撑 危险因素 卫生经济 预测模型 远程终端 致死 诊断 住院 支出 医生 治疗 探索 帮助 发现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远程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脏功能的系统,包括:远程评估数据支撑平台、远程评估模块、远程终端、评估管理模块。本发明有助于帮助医生探索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继而初步建立中国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预测模型,实现SLE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改善SLE患者生活质量,减低致残率,致死率,住院率,从而减少卫生经济支出,具有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信息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脏功能的系统。

背景技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Urowitz早在1976年首先发现SLE患者有早发心血管事件的趋势。这一现象在随后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证实。新近发表的术式健康研究的结果表明SLE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26倍,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普遍认为SLE患者死亡存在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疾病的早期,死亡原因为疾病活动或继发感染,但随着SLE原发病诊治水平的提高,SLE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寿命明显延长;第二个死亡高峰出现在疾病的晚期,其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当前,SLE患者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占SLE患者总死亡率的30%,甚至已经超过了由于狼疮本身活动所致的死亡率,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已经成为影响SLE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与普通人群相比,SLE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其自身的特点。最早Esdaile等在SLE注册研究中发现患者的基线传统危险因素的Framingham评分并无法准确预测其在未来的心血管的风险。随后Bruce等的研究发现,虽然SLE患者的Framingham评分与对照人群相似,但其心血管风险却明显高于对照人群。因此认为SLE早发动脉粥样硬化不能用传统Framingham危险因素完全解释。

目前国外已经有一些预测SLE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但由于缺乏中国人群的数据,这些模型是否适用于中国SLE人群尚不明确。与此同时,如何能够有效地干预SLE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在国际上还是个难题,保护心血管的传统药物是否在SLE患者中同样有效,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受累,是SLE最大的危险。而目前缺乏对于SLE心脏及心血管功能的有效评估,导致对于SLE引发心血管受累干预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建立一种远程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心脏功能的系统,综合评估SLE患者心血管疾病情况,配合治疗前后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综合评估SLE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康复情况,有利于了解中国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现状,辅助医生进一步建立前瞻性队列研究来探索中国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而初步建立中国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预测模型,实现SLE患者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远程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心脏功能的系统,包括:远程评估数据支撑平台、远程评估模块、远程终端、评估管理模块;

所述远程评估数据支撑平台包括: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及自动评估工具,用于提供数据存储支持、初步自动评估及输出初步自动评估报告、数据库运行平台及对外通讯;

所述自动评估工具用于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心脏及心血管功能进行初步自动评估;

所述评估管理模块用于对所述评估系统的综合管理;

所述远程评估模块用于对所述SLE患者的心脏及心血管功能进行有效评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华信诚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华信诚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62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同类专利
专利分类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