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剂、改性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5994.9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7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苗广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天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13/02 | 分类号: | C08K13/02;C08K5/3492;C08K3/32;C08K3/22;C08K5/5399;C08K5/3467;C08L2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崇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改性 聚乙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阻燃剂、改性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阻燃材料领域。制备阻燃剂的原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磷酸化物0.3~2份、金属氢氧化合物5~8份、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0.5~1份、金属酞菁化合物0.05~0.1份,磷酸化物包括三聚氰胺磷酸盐、磷酸氢二铵、磷酸酰胺、多磷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环境友好、阻燃性能优异的阻燃材料,可用于对各类树脂、塑料进行阻燃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阻燃材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阻燃剂、改性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乙烯树脂在耐水性、机械强度方面优良,而且成形加工也很容易,因此被用于家电和生活用品。而在上述的诸多用途中,对于这些材料的阻燃标准由要求。为了改善聚乙烯类树脂的阻燃性能,因而进行了各种的阻燃化。其中,阻燃效果优良、在实用中被最为广泛进行的是添加溴类阻燃剂的方法,然而其溶液导致环境问题。因此,有待开发一种更环保的阻燃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阻燃剂,其具有优异的阻燃特性,且可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改性聚乙烯,其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因而也有益于在更多用电设备中的使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改性聚乙烯的方法,其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可以缩短制作周期、降低制备成本。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阻燃剂。制备阻燃剂的原料包括按照重量份数计的以下组分:磷酸化物0.3~2份、金属氢氧化合物5~8份、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0.5~1份、金属酞菁化合物0.05~0.1份,磷酸化物包括三聚氰胺磷酸盐、磷酸氢二铵、磷酸酰胺、多磷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一种改性聚乙烯,其包括聚乙烯和如前述的阻燃剂。其中,聚乙烯与阻燃剂的重量比为25:1~2。
一种制备前述的改性聚乙烯的方法。制备方法包括:将聚乙烯粉碎至粒度为0.4~0.8mm得到粉料,将阻燃剂与粉料在熔融状态下混合,混匀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改性剂中含有金属酞菁化合物,其具有抑制燃烧物发烟的作用,从而可以减少污染,还有助于在相对较低的阻燃剂用量下提高阻燃剂改性产品的阻燃性能。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可以作为炭化促进剂,并且在高温燃烧环境中,会形成含磷自由基,起到气相阻燃效果和挥凝聚相的作用以达到阻燃效果。此外,由于其分解发过程会产生部分难燃气体,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稀释和隔绝氧气、可燃气体的作用,从而达到改善材料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金属氢氧化合物可以在燃烧环境中受热分解过程中释放水蒸气,从而可以减低燃料的温度,隔离和稀释氧气、以及燃料受热分解形成的可燃物,同时分解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则可以对燃料起到物理隔离以阻燃。在阻燃剂中,金属氢氧化合物、乙氧基五氟环三磷腈、金属酞菁化合物相互协同配合,从而实现了较好的阻燃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以下针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阻燃剂、改性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阻燃剂,其可用于塑料、树脂等材料的阻燃改性。通过适量地引入阻燃剂,前述的材料获得较好的阻燃改性,同时,材料的自身机械和力学性能不会受到明显的削弱和下降,并且获得一种环境友好的阻燃改性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天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天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59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