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臭、保湿保健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5963.3 | 申请日: | 201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9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孙高平;孙优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台市鸿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2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242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臭 保湿 保健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臭、保湿保健面料。
背景技术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空气湿度较低,人们的皮肤容易干燥,易与衣物摩擦产生静电,对身体健康会有一定不良影响。甚至干性皮肤的人四肢在冬季会发生皮肤碎屑脱落的现象,每次脱衣的时候都会抖落出大量的皮肤碎屑,床上和地板上是白茫茫的一片死皮,严重影响室内环境和良好心情。对于干燥的四肢皮肤,人们一般采用在皮肤表面涂抹润肤霜的方式来进行保湿,提升皮肤表层的含水量,从而降低皮肤碎屑的脱落量和减少静电的发生。但润肤霜的质量良莠不齐,低档润肤霜容易引起皮肤的过敏,高档润肤霜效果不错但价格也较高,而且涂抹不方便,每次浴后都要涂抹,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除臭、保湿保健面料,保湿效果好,维持肌肤水平衡,抑菌保健。
一种防臭、保湿保健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酰胺纤维、芦荟纤维、蚕丝纤维、棉纤维和竹纤维,所述保湿保健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为聚酰胺纤维、芦荟纤维和棉纤维混纺制成,所述纬纱为聚酰胺纤维、蚕丝纤维和竹纤维混纺制成,所述经纱在保湿保健面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6.5%~53%,所述纬纱在保湿保健面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7%~53.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选方案,所述聚酰胺纤维中竹炭 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1~5%,且所述聚酰胺纤维在纬纱和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均为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选方案,所述棉纤维在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3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选方案,所述蚕丝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选方案,所述竹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保湿保健面料,采用多种优质纤维混纺而成,制得的面料具有除臭、保湿透气的特点,保养肌肤,维持细胞的水平衡,抑菌除臭,适合制成贴身衣物穿着。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防臭、保湿保健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聚酰胺纤维、芦荟纤维、蚕丝纤维、棉纤维和竹纤维,所述保湿保健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为聚酰胺纤维、芦荟纤维和棉纤维混纺制成,所述纬纱为聚酰胺纤维、蚕丝纤维和竹纤维混纺制成,所述经纱在保湿保健面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6.5%~53%,所述纬纱在保湿保健面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7%~53.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选方案,所述聚酰胺纤维中竹炭 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1~5%,且所述聚酰胺纤维在纬纱和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均为1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选方案,所述棉纤维在经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3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选方案,所述蚕丝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臭、保湿保健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纤维在纬纱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指出的一种保湿保健面料,采用多种优质纤维混纺而成,制得的面料具有除臭、保湿透气的特点,保养肌肤,维持细胞的水平衡,抑菌除臭,适合制成贴身衣物穿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台市鸿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台市鸿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5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