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4700.0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1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和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9/08;H04L9/06 |
代理公司: | 50224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贻行<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00700 重庆市北碚***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网 数据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数据发送终端向数据接收终端发送请求信息,且数据接收终端反馈加密字符串;S2.数据发送终端接收加密字符串,并记录收到加密字符串的时间节点信息T2;S3.数据发送终端将接收到加密字符串的时间节点信息T2并将时间节点信息T2和加密字符串按照预定规则形成加密密钥;S4.数据发送终端采用加密密钥对报文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报文信息与时间节点信息T1按照预定的延迟时间T3发送到数据接收终端;S5.数据接收终端判断接收到的加密报文信息是否合法,如是,则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否则,丢弃此次接收到的信息;能够对物联网平台中的报文数据进行有效加密,确保物联网系统中的数据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联网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的发展,物联网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对于安防领域,当检测终端将检测到的数据发送到监控终端时,数据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关系到生产、生活的安全;比如消防监控,一旦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被不法分子截获或者篡改,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现有技术中,对于物联网数据传输加密算法存在如下缺陷:现有的算法复杂,造成在加密以及解密过程中时间耗费严重,对于要求时效性的领域来说,这回带来致命的后果,比如上述中的消防领域,如果算法被简化,将会导致传输的数据极为不安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一种新的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能够对物联网平台中的报文数据进行有效加密,从而有效防止不法分子进行数据的截获或者篡改,确保物联网系统中的数据安全,而且,算法简单,能够有效确保数据时效性。
本发明的提供的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数据发送终端与数据接收终端建立网络连接后,数据发送终端向数据接收终端发送获取加密字符串的请求信息,该加密字符串包括接数据收终端的属性信息、数据接收终端接收到请求信息的时间节点信息T1以及校验信息;
S2.数据发送终端接收加密字符串,并记录收到加密字符串的时间节点信息T2;
S3.数据发送终端将接收到加密字符串的时间节点信息T2并将时间节点信息T2和加密字符串按照预定规则形成加密密钥;
S4.数据发送终端采用加密密钥对报文信息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报文信息与时间节点信息T1按照预定的延迟时间T3发送到数据接收终端;
S5.数据接收终端接收加密后的报文信息以及时间节点信息T1,并判断接收到加密后的报文信息以及时间节点信息T1的时间差T4是否符合预定延迟时间T3要求,如是,判断时间节点信息T1与自身记录的时间节点信息T1是否一致,如是,则对数据进行解密处理,否则,丢弃此次接收到的信息并向数据发送终端反馈数据传输失败的信息。
进一步,步骤S1中,校验信息中包含校验码和延迟时间信息,并且数据发送终端和数据接收终端每次建立网络连接后,改变延迟时间和校验码。
进一步,步骤S1中,数据发送终端根据如下方法形成加密字符串:
S101.将数据接收终端的属性信息变换为32位二进制的第一字符序列;
S102.数据接收终端将接收到请求信息的时间节点信息T1变换为二进制代码并按照预定规则插入到第一字符序列中形成第二字符序列;
S103.数据发送终端随机生成4位校验码,且数据发送终端随机生成4位延迟时间T3的代码,将校验码和延迟时间T3的代码按照预定规则排列后插入到第二字符序列的尾部形成最终的加密字符串。
进一步,步骤S3中,数据发送终端通过如下方法形成加密密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和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和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47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