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微地震事件的页岩气水平井网络裂缝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4643.6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04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欣;王旭影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T17/00;G06Q50/02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610051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地震 事件 页岩 水平 网络 裂缝 建模 方法 | ||
1.一种基于微地震事件的页岩气水平井网络裂缝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数据准备及导入:准备单井井轨迹数据、单井压裂分段数据和射孔数据、水平井改造过程中压裂微地震监测数据,并依次导入建模软件;
步骤2、建立页岩气网络裂缝的主裂缝模型:统计裂缝参数数据作为参考,结合单井的压裂分段数据、射孔数据及压裂微地震监测数据对单井网络裂缝的主裂缝进行模拟,生成主裂缝模型;
步骤3、结合压裂微地震监测数据生成网格化微地震事件密度模型和网络裂缝密度模型:将微地震事件的震级属性标准化处理后放入角点网格内,按公式(1)将微地震事件震级进行距离加权网格化,求解各网格内微地震事件的密度,生成网格化微地震事件密度模型,并将其转化为井周压裂范围内的裂缝密度模型;所述公式(1)如下:
其中,Mc为每个网格内的微地震距离加权平均值,即每个网格内的网格化微地震事件密度,n为该段内微地震事件数量,di为每个微地震事件到该网格的距离,Mi为每个微地震事件的震级;
步骤4、建立页岩气网络裂缝的分支裂缝模型:根据步骤2统计的模拟裂缝参数数据,在裂缝密度模型的指导下建立页岩气压裂分支裂缝的三维模型;
步骤5、建立页岩气网络裂缝的联络裂缝模型:在裂缝密度模型指导下建立页岩气压裂的联络裂缝模型;
步骤6、组合主裂缝模型、分支裂缝模型和联络裂缝模型,形成页岩气水平井压裂网络裂缝的离散缝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地震事件的页岩气水平井网络裂缝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井井轨迹数据是指用来描述井眼轨迹、方位的数据,包括单井的井斜、方位、XY坐标、海拔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地震事件的页岩气水平井网络裂缝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页岩气藏水平井压裂采用桥塞分段射孔工艺,下桥塞将井水平段分为若干小段,每个小段内进行若干次射孔,统计单井的分段数据和射孔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地震事件的页岩气水平井网络裂缝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地震监测数据由多个微地震事件组成,包含微地震事件产生的时间、坐标、震级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地震事件的页岩气水平井网络裂缝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具体过程为:根据不同裂缝段的微地震事件长、宽、高、位置,将单个压裂段范围内的微地震事件用一个或多个裂缝片连接起来,对其压裂缝主裂缝进行确定性拟合生成主裂缝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地震事件的页岩气水平井网络裂缝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统计裂缝参数时需统计裂缝形态、裂缝长度和裂缝高度,通过统计邻井压裂监测数据获取,或者通过计算机模拟压裂过程得到理想状态下的裂缝参数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地震事件的页岩气水平井网络裂缝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将网格化微地震事件密度模型转化为裂缝密度模型的转换公式为:
Df=Mc*k,
其中Df为裂缝体积密度,Mc为每个网格内的网格化微地震事件密度,k为不同区域的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欣;王旭影,未经王欣;王旭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464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