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铅酸电池的内化成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4592.7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2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兴盛;罗士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志电源技术(赣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1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1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化成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铅酸电池的内化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加酸,向铅酸电池中加酸,电池内部温度升高,之后采用循环水加冰冷却电池,温度控制在25—45℃,静置1‑4小时,对电池进行初步充电,采用0.01‑0.15C的电流反向充电3‑5小时,采用0.2‑0.5C的电流值对电池进行正向充电1‑2小时,采用0.2‑0.3C的电流反向充电1‑2.5小时,电池进行放电处理,使用0.4‑0.6C的电流值对电池进行放电操作,放电时间为1‑3小时。该发明内化成工艺时间与传统工艺相比,所用时间减少,从而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电能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铅酸电池的内化成工艺。
背景技术
国家对环境保护和劳动防护的政策不断出台(例如:《铅酸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中规定,2013年开始建厂的蓄电池企业需采用内化成工艺),意味着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生产工艺的制定应符合环境友好的要求。现有的蓄电池生产过程中无论采用内化成还是外化成工艺,均存在着敞口化成的问题,电池敞口化成就意味着有大量的酸雾产生,影响环境。
在蓄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的充放电方式将极板内部正负极物质激活,转变为荷电状态,改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及自放电、储存等综合性能这个化学反应过程称为化成工艺过程,电池内化成是将生极板装配蓄电池,装配完成后,加入稀硫酸,充电化成,使生极板的成分转化为正负极板物质。内化成铅酸蓄电池都是采用定量富液的方式进行电池化成,在电池充电的末期,要将多余的游离酸提出,以防止电池漏酸现象的发生。由于铅酸电池是在贫液状态下使用,游离酸一旦过量,就会造成漏酸现象。
电动自行车近年来在以及非常普及,其主要的动力源为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主要有两种化成方式:一种是电池外化成,将极板化成组装成电池后进行补充电,另一种为电池内化成,生极板直接组装成电池成品,然后在进行化成;而外化成比内化成排出的酸液、污水和粉尘比较多,严重污染环境,所以目前铅酸蓄电池大都采用的是内化成,然而目前现有的铅酸蓄电池的内化成时间特别长、充电量大,不仅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而且极板化成效果不佳,电池的一致性比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铅酸电池的内化成工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铅酸电池的内化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加酸,向铅酸电池中加酸,电池内部温度升高,之后采用循环水加冰冷却电池,温度控制在25—45℃,静置1-4小时;
步骤二:对电池进行初步充电,采用0.01-0.15C的电流反向充电3-5小时;
步骤三:采用0.2-0.5C的电流值对电池进行正向充电1-2小时;
步骤四:采用0.1-0.3C的电流值对电池进行正向充电1-3小时;
步骤五:采用0.2-0.4C的电流值对电池进行正向充电1-2小时;
步骤六:采用0.2-0.3C的电流反向充电1-2.5小时;
步骤七:采用0.1-0.2的电流值正向充电2-5小时;
步骤八:采用0.2-0.5的电流值对电池进行正向充电2-3小时;
步骤九:电池静置处理,静置1-2小时;
步骤十:对电池进行放电处理,使用0.4-0.6C的电流值对电池进行放电操作,放电时间为1-3小时;
步骤十一:电池静置处理,静置1-2小时;
步骤十二:使用0.05-0.1C的电流值对电池进行放电操作,放电时间为1-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志电源技术(赣州)有限公司,未经海志电源技术(赣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45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快速恢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锂电池回收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