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气味PVC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4384.7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0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蔡东旦;陈红梅;滕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内克-长顺汽车内饰材料(张家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N3/00 | 分类号: | D06N3/00;D06N3/08;D06N3/14;C08L27/06;C08L91/00;C08K3/34;C09D17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睿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7 | 代理人: | 伍见 |
地址: | 21563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味 pvc 人造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气味PVC人造革,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基布层、PVC皮层和油漆层;所述PVC皮层包括按照重量份计的组分:PVC粉55‑65份、增塑剂30‑40份、发泡剂5‑8份、安定剂1‑3份、颜料0‑6份、助剂0‑3份;所述增塑剂包括环氧大豆油和领苯类增塑剂,所述环氧大豆油和领苯类增塑剂的重量比为2.5‑5:1;所述发泡剂为物理发泡剂;所述安定剂为钙锌复合稳定剂;所述油漆层是由水性聚氨酯树脂制备而成的。本发明还公开了该低气味PVC人造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低气味PVC人造革,经PV3900 C3气味等级检测,其气味等级为3.5级,满足国内外汽车厂商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气味PVC人造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程度的迅速提高,人们对车辆的依赖也日益明显。除了家庭和工作场所,车辆成为人类主要滞留的场所之一。在2014年的《中国人群暴露手册》(成人卷)中查阅到普通的驾乘人员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暴露时间最长的是小轿车,全国的平均暴露时间是40分钟每天,其中北京、天津、广东等地驾乘人员的平均暴露时间高达60分钟每天。因此车内环境近年来备受关注,国家也制定了相应法规GB/T27630(2011),其中规定了八项对人体伤害较大的有机挥发物限制,分别是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此法规将于2017成为强制法规。而作为汽内环境有机挥发及气味主要贡献来源的PVC内饰材料制造商来说将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如何制备远低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低气味低散发PVC人造革,已成为行业内的研发焦点。。
PVC人造革生产涉及主要原材料有增塑剂、PVC粉、发泡剂和基布。其中增塑剂,不可避免会有游离醇产生,而游离醇含量是影响气味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大部分PVC生产厂商使用的是化学类发泡剂,此为发泡剂在高温发泡后会有强刺激性气体氨气残留。基于以上原因,普通PVC人造革根据气味测试方法PV3900 C3气味等级将≥4级(有明显气味,且让人感觉不适),无法满足中国大部分中高端汽车用户的要求,例如,大众,宝马和奔驰等汽车供应商。此外,普通PVC人造革使用的基布和油漆原材料分别存在残留乙醛和甲苯,这使得成品PVC人造革很难通过欧美中高端汽车用户的PVC人造革散发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低气味PVC人造革,其能降低PVC人造革气味,提升了产品的健康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PVC人造革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低气味PVC人造革,自下而上依次包括基布层、PVC皮层和油漆层;所述PVC皮层包括按照重量份计的组分:PVC粉55-65份、增塑剂30-40份、发泡剂5-8份、安定剂1-3份、颜料0-6份、助剂0-3份;
所述增塑剂包括环氧大豆油和领苯类增塑剂,所述环氧大豆油和领苯类增塑剂的重量比为2.5-5:1;所述发泡剂为物理发泡剂;所述安定剂为钙锌复合稳定剂;所述油漆层是由水性聚氨酯树脂制备而成的。
环氧大豆油是用大豆油经过氧化处理后制得的一种化工产品,与PVC树脂相容性好,挥发性低、迁移性小,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且无毒性,是国际认可的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绿色增塑剂。环氧大豆油能吸收PVC树脂在受热分解时放出的HCl,另一方面又能改善PVC制品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而环氧大豆油和领苯类增塑剂的复配作为增塑剂对于降低气味更加有效果,主要原因是环氧大豆油能与聚酯类增塑剂发生协同作用,减少增塑剂的用量,从而减少了气味的主要来源。
本发明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环氧大豆油和领苯类增塑剂的质量比为3:1。
本发明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助剂包括阻燃剂、光稳定性和抗氧剂;所述阻燃剂为无机阻燃剂;所述光稳定剂为受组胺类光稳定剂;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或芳香胺类抗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内克-长顺汽车内饰材料(张家港)有限公司,未经贝内克-长顺汽车内饰材料(张家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43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