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整体减振式反应堆蒸发器中的换热腔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3710.2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1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邓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创智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32 | 分类号: | G21C1/32;G21D1/00;F22B3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减振式 反应堆 蒸发器 中的 换热腔 | ||
本发明公开了整体减振式反应堆蒸发器中的换热腔,包括管束围板,U型传热管,U型传热管的曲线段和部分直管段位于管束围板内部;管束围板内还包括沿U型传热管的直管段均匀分布的N块管束支撑板,管束支撑板上设置与U型传热管相匹配的插孔,U型传热管从插孔中插入、穿过N块管束支撑板;相邻两根U型传热管之间通过若干根弹簧连接,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U型传热管上,弹簧上套设橡胶片,橡胶片上设置通孔,通孔孔径大于弹簧线径、小于弹簧外径,弹簧从所述通孔中穿过;所述橡胶片的相对两侧边通过连接件与U型传热管固定连接。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振条减振效率不足的问题,实现提高减振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反应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减振领域,具体涉及整体减振式反应堆蒸发器中的换热腔。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中仅次于压力容器的重型设备。它的作用是把一回路水从核反应堆中带出的热量传递给二回路水,并使其变成蒸汽。蒸汽发生器内部有几千根薄壁传热管,根据传热管形状可分为立式、倒U形管、自然循环蒸汽发生器。一回路水在传热管内流动,二回路水在管外流动,以此通过传热管在两个水流回路间进行热量交换,再在蒸汽发生器的上部形成蒸汽进行发电。由于传热管的内外均有水流流动,传热管受水流影响产生振动会对传热管造成微振磨损、应力腐蚀等不可逆的损伤。因此现有技术中在传热管上加设防振条降低振动。但是现有的防振条仅对传热管的弯曲段进行支撑,同时其采用刚性支撑方式进行稳固,刚性的防振条受水流冲击反而更大,其减振效果有限、使用寿命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整体减振式反应堆蒸发器中的换热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振条减振效率不足的问题,实现提高减振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整体减振式反应堆蒸发器中的换热腔,包括管束围板,U型传热管,所述U型传热管包括直管段和曲线段,U型传热管的曲线段和部分直管段位于管束围板内部;管束围板上还设置有进水流道、出水流道,所述管束围板内还包括沿U型传热管的直管段均匀分布的N块管束支撑板,所述管束支撑板上设置与U型传热管相匹配的插孔,U型传热管从插孔中插入、穿过N块管束支撑板,其中N≥3;相邻两根U型传热管之间通过若干根弹簧连接,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U型传热管上,所述弹簧上套设橡胶片,橡胶片上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孔径大于弹簧线径、小于弹簧外径,弹簧从所述通孔中穿过;所述橡胶片的相对两侧边通过连接件与U型传热管固定连接。
针对现有技术中防振条仅对弯曲段进行支撑,防振条减振效率不足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整体减振式反应堆蒸发器中的换热腔,包括现有的U型传热管以及管束围板,U型传热管的进出端均按照现有方式穿过管束围板设置,其中U型传热管为一回路水提供流道,二回路水从管束围板的进水流道进入管束围板中,与U型传热管进行热交换后从出水流道流出。在管束围板内设置N块并排均布的支撑板,U型传热管从支撑板上的插孔中插入穿过,由于插孔与U型传热管相匹配,因此通过N块支撑板,能够对U型传热管的侧面进行限位,避免U型传热管束在水流影响下进行左右晃动,解决横向的振动问题。其中支撑板数量大于等于3,由两点确定直线的原理,若使用两块支撑板,也能够确定U型传热管的竖直,但是若仅使用两块支撑板,在水流作用下若一块支撑板发生晃动,则管束整体都会发生晃动,而使用三块或更多的支撑板则不会出现此种情况,即是一块支撑板连接失效,还有至少两块支撑板对其进行限位与稳固,从而能够确保U型传热管具有更好的横向稳定性。此外,本发明还通过若干根弹簧固定连接在相邻两根U型传热管之间,通过弹簧对U型传热管相互之间的微振动进行抵消,将振动的动能快速转化为弹性势能进行消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创智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科创智慧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3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刮板干燥装置
- 下一篇:电梯抱闸力自动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