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气压型穿戴式下肢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2491.6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8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卜王辉;郭二飞;刘琛;刘杨博焜;黄靖凯;彭奕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00 | 分类号: | A61H3/00;A61H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气压 穿戴 下肢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置气压型穿戴式下肢辅助装置,包括:气推杆(10):包括内置气压的推杆腔(2)、推杆活塞(1)和推杆杆身(3),其中,所述的推杆活塞(1)设置在推杆腔(2)内,并可沿其内壁移动,所述的推杆活塞(1)的一侧还连接密封穿出推杆腔(2)的推杆杆身(3);固定部:包括大腿固定部(9)和小腿固定部(4),其中,大腿固定部(9)活动连接推杆腔(2)的一端;连杆(8):其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推杆腔(2)腔壁和小腿固定部(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功能多样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肢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置气压型穿戴式下肢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穿戴式助力装置是近年来比较崭新的一个研究领域,它可以帮助人们扩展其四肢部位的运动能力,减轻重物对人们的负担。目前国际上现有的穿戴式助力装置主要有日本筑波大学的HAL系列下肢外骨骼、美国DARPA的EHPA研究项目、德国奥托博克的C-LEG智能仿生腿等。
而传统的需要外部动力的穿戴式助力装置具有下面的一些缺点:
1、整个装置包括可穿戴在人体上各个部位的机械装置、动力装置和控制装置以及检测人体运动信息的多种传感器,造成自重过大,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其轻便性。
2、传感器、大功率电机等设备造价高昂,使得整个装置的实用性、普及性降低。
针对上述的一些问题,如何在完成辅助行走和辅助坐的功能的同时,简化装置结构以减轻装置自重、降低造价,是制造设计穿戴式助力装置的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内置气压型穿戴式下肢辅助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内置气压型穿戴式下肢辅助装置,包括:
气推杆:包括推杆腔、推杆活塞、推杆杆身,其中,所述的推杆活塞活动设置在内置气压的推杆腔内,并可沿其内壁移动,所述的推杆活塞的一侧还连接密封穿出推杆腔的推杆杆身;
固定部:包括大腿固定部和小腿固定部,其中,大腿固定部活动连接推杆腔的一端;
连杆:其两端分别活动连接推杆腔腔壁和小腿固定部。
所述的大腿固定部通过球副与推杆腔连接。
所述的连杆的一端通过十字联轴节连接小腿固定部,另一端通过转动副与推杆腔连接。
在推杆杆身伸出推杆腔的端部上还设有与地面接触的单向轮。
所述的推杆活塞上还设有通孔。气推杆在推杆活塞内部设置通孔,使得推杆活塞两端的气体压力相等,而推杆活塞两侧的截面积不同(一端连有推杆杆身,另一端没有),在气体压力作用下,产生向截面积小的一侧的压力,而且无论推杆活塞处于哪个位置,所产生的压力都不变。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与原理如下:
整套装置做成穿戴式服装,由两个固定部分(大腿固定部和小腿固定部)分别与大腿和小腿相连。在大腿固定部通过一个球副与气推杆相连。气推杆内置气压,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会保持伸长状态。当人行走,腿放下时,气推杆伸出部分(即活塞推杆)接触地面,并由重力将其压缩,在此过程中,人腿的动能与重力势能转化为气推杆中活塞的位置势能,抬腿时储存的能量将释放出来,帮助抬腿,达到辅助行走的目的。在气推杆上固定有一个只能单向转动的单向轮,以减少前进时气推杆在地面上的摩擦。一根连杆一端通过一个十字联轴节与小腿固定部相连,另一端通过一个转动副与和气推杆相连,由此大腿、小腿、连杆和气推杆组成一个四杆机构,达到了稳定的目的。此发明能够起到辅助行走、上楼、坐的作用。当人保持坐姿时,气推杆保持缩短状态且单向轮与地面接触,由于单向轮不能向后转动,整个装置能够支撑人的重量,达到辅助坐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24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