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2121.2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5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朱雪婧;金慧俊;敦栋梁;罗海滨;徐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9 | 分类号: | G02F1/1339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20110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晶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和液晶分子层,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像素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极、漏极;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多条与所述源极相互交叠的触控信号线,多个与所述漏极相互交叠的第一衬垫物;多个主支撑柱,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对于同一个所述主支撑柱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第一底面,与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源极相互交叠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一衬垫物与所述漏极相互交叠的部分相互交叠。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在发生对位偏差后保证液晶盒厚不变,避免滴下或注入过多液晶分子,避免出现偏黄不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液晶显示技术已经取代CRT显像管技术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而随着“人机交互”需求的不断增加,液晶显示技术中的内嵌式(In-cell)触控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有技术中,一般会通过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膜(CF,Color Filter)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设置多个主支撑柱(MPS,Main Photo Spacer)以支撑贴合后液晶显示面板的盒厚,而在液晶滴下或者注入的过程中,会根据预先设计好的由主支撑柱支撑起的液晶盒厚的大小,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填充进固定的液晶分子数。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贴合过程中,由于工艺条件的不完善以及各种不可避免的人为误差,会造成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出现对位偏差,例如,当预设主支撑柱与设置在阵列基板中薄膜晶体管源极上方的触控信号线交叠对位时,由于贴合过程中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对位偏差,可能会造成主支撑柱与阵列基板在较低的位面发生接触,即,相对于预设的位于触控信号线上方的接触和支撑位面,在发生对位偏差后,将由阵列基板上较低的位面在贴合完成后与主支撑柱发生接触并提供支撑,进而会造成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滴下或者注入的液晶分子超过实际需要的数量,造成液晶显示面板出现偏黄不良(Mura)。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以及位于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层,所述阵列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靠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薄膜晶体管、多个像素电极,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极、漏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同层设置,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漏极电连接;
所述衬底基板靠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还设置有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位于所述源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源极相互交叠;
所述衬底基板靠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还设置有多个第一衬垫物,所述第一衬垫物位于所述漏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衬垫物与所述漏极相互交叠;
所述彩膜基板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主支撑柱,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对于同一个所述主支撑柱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第一底面,与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源极相互交叠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一衬垫物与所述漏极相互交叠的部分相互交叠。
可选地,所述第一衬垫物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
可选地,所述衬底基板靠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还设置有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栅极线绝缘,所述多条数据线与所述多条栅极线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内设置有所述像素电极;
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异层设置,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相互交叠。
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一自容式触控电极层。
可选地,所述自容式触控电极层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块,每个所述触控电极块与至少一条所述触控信号线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21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