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回收激光切割机及其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1979.7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19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38 | 分类号: | B23K26/38;B23K26/7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王松 |
地址: | 523622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发生器 激光切割机 控制系统 反光镜 透镜 电子发生 甲醇水 液体泵 水氢 跃迁 余热回收装置 保护气体 换热流道 节能环保 燃料电池 热回收式 物料表面 系统提供 工作台 换热壳 热回收 二氧化碳 余气 余热 切割 激光 聚焦 体内 发电 释放 激发 | ||
1.一种热回收式激光切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切割机包括激光发生器、反光镜、透镜、水氢机、第二液体泵、保护气体容器、工作台、控制系统;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连接激光发生器、水氢机、第二液体泵,控制激光发生器、水氢机、第二液体泵的工作;水氢机作为电源,为激光发生器、第二液体泵、控制系统提供电能;所述水氢机发电供给激光发生器,使其发生电子跃迁;
所述保护气体容器设置于工作台上方,透镜设置于保护气体容器内,激光发生器、反光镜、透镜配合工作,所述激光发生器产生的激光经过反光镜、透镜在物料处聚焦;激光在二氧化碳补偿气的作用下将物料进行精密的切割;
所述水氢机包括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氢燃料电池、鼓风机、DCDC,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鼓风机分别连接氢燃料电池;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通过第一液体泵连接甲醇水储存容器,利用从甲醇水储存容器输送的甲醇水原料重整制得氢气,将氢气输送至氢燃料电池,鼓风机将含氧气体泵入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利用氢气及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发电,同时生成水;
所述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与氢燃料电池阳极相连;所述鼓风机与氢燃料电池阴极相连;所述氢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输送至DCDC;所述DCDC整合的稳流稳压电源输送至激光发生器;
所述激光发生器与甲醇水储存容器之间设有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液体泵,第一换热管路内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电磁阀;激光发生器的发热部件周边设有换热壳体,换热壳体内设有第二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内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电磁阀相连;第一换热管路连接第二换热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激光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氢燃料电池还连接有锂电池,多余的电量存贮在锂电池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激光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氢机包括制氢控制电路、氢发电控制电路,制氢控制电路连接甲醇水重整制氢装置,氢发电控制电路分别连接氢燃料电池、鼓风机;所述主控电路分别连接制氢控制电路、氢发电控制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激光切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主控制器、鼓风机驱动控制电路、反光镜位置控制电路,主控制器分别连接鼓风机驱动控制电路、反光镜位置控制电路;反光镜位置控制电路用以控制反光镜位置调节机构,调节反光镜的位置;
所述鼓风机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一光耦芯片U1、第二光耦芯片U2,第一三极管Q1,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一接插件P1;
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并接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一光耦芯片U1的第一管脚连接电源,第一光耦芯片U1的第二管脚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第一光耦芯片U1的第三管脚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一光耦芯片U1的第四管脚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一稳压二极管DZ1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接第一插件P1的第四管脚;第一接插件P1的第五管脚连接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二光耦芯片U2的第二管脚,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光耦芯片U2的第一管脚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二光耦芯片U2的第三管脚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电源;
所述反光镜位置控制电路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三放大器U3、第四放大器U4,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二稳压二极管DZ2、第三稳压二极管DZ3、第四稳压二极管DZ4、第五稳压二极管DZ5,第六场效应管Q6、第七场效应管Q7、第八场效应管Q8、第九场效应管Q9,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发光二极管D1,第二接插件P2、第三接插件P3;
第二接插件P2的第二管脚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第二接插件P2的第三管脚连接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放大器U3的同相输入端,第三放大器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的第一端,发光二极管D1的第二端接地,第三放大器U3的输出端连接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三放大器U3的第四管脚接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稳压二极管DZ2的第一端、第六场效应管Q6的栅极、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一端,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稳压二极管DZ3的第二端、第七场效应管Q7的栅极、第十九电阻R19的第二端;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第三放大器U3的第五管脚、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二稳压二极管DZ2的第二端、第六场效应管Q6的源极连接电源;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第三稳压二极管DZ3的第一端、第七场效应管Q7的源极接地;第六场效应管Q6的漏极连接场第七效应管Q7的漏极、第三接插件P3的第一管脚;第三接插件P3的第二管脚连接第八场效应管Q8的漏极、第九场效应管Q9的漏极;第八场效应管Q8的源极、第四稳压二极管DZ4的第二端、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一端、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八场效应管Q8的栅极连接第四稳压二极管DZ4的第一端、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一端,第九场效应管Q9的栅极连接第五稳压二极管DZ5的第二端、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二十电阻R20的第二端;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一端,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二端、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一端;第九场效应管Q9的源极、第五稳压二极管DZ5的第一端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第二十四电阻R24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二电阻R2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23的第一端、第四放大器U4的输出端,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二端连接第四放大器U4的同相输入端,第四放大器U4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第二十五电阻R2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接插件P2的第一管脚、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第二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197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电膜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人工晶体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