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花青素吸收的超微粉碎工艺应用于黑枸杞含片制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1965.5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5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戴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戴贺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0 | 分类号: | A23L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枸杞 含片 花青素 超微粉碎 工艺应用 硬脂酸镁 木糖醇 微粉 制备 超微粉碎设备 低温超微粉碎 生物利用度 重量百分比 等量递增 粉末压力 粉碎粒度 营养物质 制备过程 紫外辐照 溶出率 灭菌 吸收 压片 清洗 筛选 保留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花青素吸收的超微粉碎工艺应用于黑枸杞含片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对原料进行筛选和清洗;(2)将黑枸杞在‑40℃至~‑10℃下冷冻干燥2~16小时;(3)将干燥后的黑枸杞加入到超微粉碎设备中,在‑20℃至0℃温度下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100目~300目;(4)将上述黑枸杞微粉中按重量百分比加入黑枸杞重量0.5%~2.0%的硬脂酸镁及15~30%的木糖醇以等量递增式混合搅拌均匀;(5)将所述的黑枸杞和木糖醇以及硬脂酸镁的混合微粉直接进行压片得到黑枸杞含片,压力为15~40KN;(6)紫外辐照进行黑枸杞含片的灭菌;通过冷冻干燥、低温超微粉碎及直接粉末压力的方法,在制备过程中对花青素不产生破坏,保证了花青素溶出率和高的生物利用度,同时,也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黑枸杞中其他营养物质的活性。
技术领域
一种促花青素吸收的超微粉碎工艺应用于黑枸杞含片制备。
背景技术
黑枸杞属于茄科枸杞属。分布于高山沙林、盐化沙地、河湖沿岸、干河床、荒漠河岸林中,为我国西部特有的沙漠植物品种。黑枸杞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矿物质、微量元素、生物碱、维生素C、B1、B2、钙、镁、铜、锌、锰、铁、铅、镍、镉、钴、铬、钾、钠等各种营养成分;
黑枸杞中具有高含量的花青素,同时是强有力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的清除剂,其功效是VC的20倍、VE的50倍,享有“软黄金”的美誉。具有保护心血管、预防高血压、抗肿瘤、抗辐射、抗疲劳、抗突变及美容等作用,并能增强视力、提高夜视能力、消除眼睛疲劳,是一种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植物功能成分;
花青素作为一种安全无毒的纯天然的抗衰老的营养补充剂,在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食品添加剂等领域都有着较大的应用。但由于花青素的高活性,其在温度、氧气等因素条件下会对花青素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故此,在其应用中提高花青素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申请专利CN 103431327A公开了一种黑果枸杞含片及其生产方法,该专利先通过抗坏血酸和柠檬酸混合水溶液对黑果枸杞进行提取,而后进行分离、浓缩等过程后,最后加入淀粉、柠檬酸等辅料进行制粒、压片得到黑果枸杞含片;
中国申请专利 CN 105816571 A公开了一种黑枸杞原花青素咀嚼片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首先对黑枸杞用石油醚进行脱脂处理,而后又加入乙醇进行回流、抽滤、洗脱、浓缩等过程得到枸杞浸膏,而后加入乳粉、粘合剂、甜味剂等其它原料压片制备成咀嚼片;
中国申请专利 CN 105105123 A公开了一种黑果枸杞保健片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首先对黑果枸杞用蒸馏水进行提取,经浓缩得到的提取液用乙醇进行沉淀、并用石油醚和丙酮进行反复洗涤,最终干燥的到其提取物,提取物加入人参皂甙、山药粉、脱脂奶粉等替他物料进行压片,制得黑果枸杞保健片;
在目前已公开的技术文献中,黑枸杞片剂产品一般是先对黑枸杞进行其营养成分的提取,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程序制成片剂。在整个过程中提取时加入的一些化学试剂有可能带入其不安全的物质,而且提取工艺复杂、过程中容易破坏黑枸杞中的活性成分——花青素,同时黑枸杞中的不溶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也被浪费掉。如何在生产过程中保障黑枸杞中花青素的稳定性及高的利用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一般方法生产黑枸杞含片时原花青素易损失及不稳定等因素,同时保证黑枸杞花青素的溶出率及高的生物利用度,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花青素吸收的超微粉碎工艺应用于黑枸杞含片制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促花青素吸收的超微粉碎工艺应用于黑枸杞含片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对原料进行筛选和清洗;
(2)将黑枸杞在-40℃至~-10℃下冷冻干燥2~16小时;
(3)将干燥后的黑枸杞加入到超微粉碎设备中,在-20℃至0℃温度下进行粉碎,粉碎粒度为100目~3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戴贺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戴贺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19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