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腰椎牵引床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70782.1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3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希荣;赵青炜;谷平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盈智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A61B5/021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腰椎 牵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化进行腰椎牵引的智能腰椎牵引床。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腰椎、颈椎、肩颈的职业病逐渐显现,患病者苦不堪言,腰椎键盘突出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包括膨出、突出和脱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俗称“腰突症”,而且腰椎间盘突出往往同时伴随坐骨神经痛等症的并发,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目前医院及一些理疗诊所使用带有治疗与辅助治疗功能的智能理疗床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调整。但是目前的智能理疗床基本上只是带着牵引或者拉伸的功能,对部分患者甚至腰椎病、颈椎病严重的患者,并不适合,如果医生操作不到位,很可能引起可怕的医疗事故。另外,现有技术中机构的调节以及装置的启动均需要人工进行,因而容易出现误差和调整不到位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牵引大多需要在医生等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患者无法根据自身情况,在家里进行的安全和有效的腰椎牵引,且目前的技术无法让患者了解自身在牵引过程中身体指数的变化,进而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牵引过程,以实现智能和自动化的牵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实时监测患者的牵引过程,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牵引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智能腰椎牵引床。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智能腰椎牵引床包括床身、用于支撑床身的支脚、腰椎康复单元、肩颈康复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的床身包括与支脚连接的支撑架,以及与支撑架连接的床板,在所述的床板沿床身长度方向上设置齿条及引导槽,沿床身方向为方向Y,垂直该上下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X。
所述腰椎康复单元包括第一移动装置、第二移动装置和滚轴康复器,第一移动装置底面沿上下方向Y设置多个第一移动装置引导凸块,该第一移动装置以各该第一移动装置引导凸块可滑移地套设于该床板的引导槽,该第一移动装置上沿左右方向X设置多个第一移动装置引导凸块,并沿上下方向设置一方向限止槽,且该第一移动装置上设置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一电机第二齿轮、第一电机第三齿轮以及第一电机第四齿轮,该第一电机具有一旋转轴心,该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可枢转地设置于该第一移动装置内并与该第一电机的旋转轴心啮合,该第一电机第二齿轮与该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同心层迭设置并与其同动,第一电机第三齿轮可枢转地设置于该床板上并与该第一电机第二齿轮啮合,而该第一电机第四齿轮与该第一电机第三齿轮同轴心设置并与其同动,且该该第一电机第四齿轮穿出该第一移动装置与床板的齿条啮合。
运作时,开启该第一电机,该第一电机的旋转轴心驱动与其啮合的该第一电机第一齿轮旋转,该第一电机第一齿轮连动该第一电机第二齿轮旋转,该第一电机第二齿轮驱动与其啮合的第一电机第三齿轮旋转,该第一电机第三齿轮连动该第一电机第四齿轮,而当该第一电机第四齿轮旋转,啮合于齿条的该第一电机第四齿轮便会相对齿条形成线性运动,且会带动整组该第一移动装置沿上下方向Y移动,同时,设置于第一移动装置上的第二移动装置及设置于该第二移动装置上的滚轴康复器也产生上下方向Y的移动,以实现对使用者产生上下滑移康复的目的。
所述第二移动装置底面沿左右方向X设置第二移动装置引导槽,该第二移动装置以第二移动装置导引槽可滑移地套覆于该第一移动装置的第一移动装置引导凸块上,而该第二移动装置内设置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第一齿轮、第二电机第二齿轮、第二电机第三齿轮、第二电机第四齿轮、第二电机第五齿轮以及 第二电机第六齿轮,第二移动装置的上下两端的上表面沿X方向设置两条滑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盈智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盈智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07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