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偏光板组件以及显示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0552.5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7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梁辉鸿;蔡清评;蓝英哲;张庆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F1/1335;G09F9/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光 组件 以及 显示 设备 | ||
一种偏光板组件,包括:一偏光基体;一保护层,位于偏光基体的一侧;一表面保护膜,位于保护层相对于偏光基体的另一侧;另一保护层,位于偏光基体相对于保护层的另一侧;以及一黏着剂层,位于另一保护层相对于偏光基体的另一侧。其中,偏光板组件还包括一吸收材料,其在波长570‑600nm间的穿透频谱比波长450nm间的穿透频谱低10%以上,且比波长650nm间的穿透频谱低15%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偏光板组件,尤指一种广色域偏光板组件。本发明另关于一种使用此种偏光板组件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偏光板或偏光片(polarizer)是一种可使一般不具偏极性的自然光转变成朝特定方向偏振的偏极光,或者仅限特定方向偏振光通过的光学元件,例如与偏光板方向一致的平行光可通过,但与偏光板方向正交的垂直光则会被遮蔽无法透过,如此可筛选控制通过偏光板后的光偏极性。偏光板或偏光片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相机镜头、显微镜、3D立体眼镜、太阳眼镜、显示面板等等,因应所欲达成目的与功效的不同,偏光板的组成与材料也会有所差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于显示产品色彩效果的与日俱增的要求,液晶显示面板也朝着提升色域(color gamut)的方向发展,亦即增加使人眼所能识别出的颜色,色域愈广代表的是人眼可辨识的颜色覆盖率愈高,因此广色域也成为显示面板显示质量的一种指标。
现有技术中用以提升面板色域的方法是利用背光膜材中内含的量子点膜材(quantum dot film),以蓝光LED激发量子点膜材产生窄带宽的激发光源,而形成广色域的光学表现。然而,由于一般量子点膜材含镉(Cd),具有毒性,会对环境造成伤害,因此如何在广色域的显示技术需求与无毒环保的世界潮流间取得平衡,甚至双赢,是业界仍在努力的目标之一。
因此,谋求从显示面板结构本身进行改良以提升色域,例如提供广色域偏光板,不啻为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问题的可行方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光板组件,其可应用在一光学元件中,达到广色域的表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偏光板组件,包括:一偏光基体;一保护层,位于偏光基体的一侧;一表面保护膜,位于保护层相对于偏光基体的另一侧;另一保护层,位于偏光基体相对于保护层的另一侧;以及一黏着剂层,位于另一保护层相对于偏光基体的另一侧。其中,偏光板组件还包括一吸收材料,其在波长570-600nm间的穿透频谱比波长450nm间的穿透频谱低10%以上,且比波长650nm间的穿透频谱低15%以上。
较佳者,吸收材料在波长570-600nm间的穿透频谱比波长450nm间的穿透频谱低15%以上,且比波长650nm间的穿透频谱低20%以上。
在一实施例中,吸收材料掺入于黏着剂层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吸收材料成膜于黏着剂层与保护层之间。
本发明的偏光板组件例如可应用于一显示设备中,与例如扭转向列(TN)显示面板、横向电场效应(IPS)显示面板、垂直配向(VA)显示面板、或OLED显示面板并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偏光板组件的一应用例的显示面板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偏光板组件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偏光板组件所含吸收材料在偏光板组件结构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3B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偏光板组件所含吸收材料在偏光板组件结构中的分布示意图。
图4A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偏光板组件中所含三种吸收材料实施例的穿透频谱图。
图4B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偏光板组件中包含三种吸收材料实施例的穿透频谱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住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05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薄膜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聚乙烯醇系薄膜及其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