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笔实时轨迹生成方法、存储介质、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70514.X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9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卫星;王健;弓彦周;张桂刚;杨潇潇;倪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G06F3/041;G06F3/042;G06F3/0481;G06F3/0488;G06F9/451 |
代理公司: | 11482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郭文浩;王世超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时 轨迹 生成 方法 存储 介质 处理 设备 | ||
1.一种软笔实时轨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采集书写轨迹当前位置的笔迹点Fi+1;
步骤S2,对步骤S1所获取的笔迹点Fi+1进行去噪处理,得到去噪后的笔迹点
步骤S3,在笔迹点和笔迹点之间进行插值,得到插值点;其中笔迹点为笔迹点前一个相邻的笔迹点Fi去噪后的笔迹点;
步骤S4,计算笔迹点和笔迹点及步骤S3中所得到的插值点的笔触大小、笔触墨量;
步骤S5,进行迭代区域的选取;所述迭代区域为依据第一矩形构建的包含第一矩形的第二矩形;所述第一矩形为笔迹点的笔触范围和笔迹点的笔触范围最小外接矩形的矩形;所述第二矩形各边与第一矩形对应各边平行;
步骤S6,基于笔迹点和笔迹点步骤S3中所得到的插值点、及步骤S4中得到各点的笔触大小和笔触墨量,在步骤S5所选取的迭代区域中,利用预设的四层迭代模型进行笔迹扩散及渲染处理,生成渲染后的笔迹;所述的四层迭代模型包括显示层、当前缓冲层、前置缓冲层、迭代标识层;
其中,
所述显示层,用于表现当前笔迹像素的渲染情况;
所述当前缓冲层,用于保存根据前置缓冲层中计算出来的墨迹渲染的新状态;
所述前置缓冲层,用于复制每次迭代结束后的当前缓冲层状态,为下一次迭代做准备;
所述迭代标识层,用于标识每次参加迭代的点,并保存其寿命;该层中每个点包含两个标志位Flag、Life,其中Flag是迭代标志位,Life是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S6中所述笔迹扩散,其方法为:
以所述迭代区域在迭代标识层中所有点Mi的集合为新增笔迹扩散点集;并将历史笔迹扩散点中当前Flag=1且Life≠0的点与新增笔迹扩散点集汇总为当前笔迹扩散点集;
遍历当前笔迹扩散点集中各点,对各点执行步骤S611、步骤S612得到最终笔迹扩散点集;
其中:
步骤S611,判断当前点的Flag是否为1,若为1则执行步骤S612,否则从当前笔迹扩散点集删除该点;
步骤S612,判断当前点的Life是否为0,如果为不为0则令Life=Life-1,如果为0则令Flag=0并从当前笔迹扩散点集删除该点;
步骤S6中所述渲染处理,其方法为:
步骤S621,计算前置缓冲层中坐标点Ni周围八个点中墨量值大于qi的个数count;其中,qi为坐标点Ni在前置缓冲层中的墨量值;
步骤S622,计算显示层中坐标点Ti的墨量值t,步骤为:
若cout=0,那么设置t=qi;
若0<cout<=2,那么t=max(qi1,qi2,qi3,qi4,qi5,qi6,qi7,qi8);
若cout=3,那么t=max(qi1,qi2,qi3,qi4);
若cout>3,那么t=(qi+qi1+qi2+qi3+qi4+qi5+qi6+qi7+qi8)/m;其中m为设定参数值;
步骤S623,判断t是否大于0,如果大于0,那么显示层的Ti处设置为预设颜色;
步骤S624,计算当前缓冲层坐标点Oi处的墨量值tc,
其中,
Ni表示所述迭代区域在迭代标识层中点Mi在前置缓冲层中对应的坐标点;
Ti表示所述迭代区域在迭代标识层中点Mi在显示层中对应的坐标点;
Oi表示所述迭代区域在迭代标识层中点Mi在当前缓冲层中对应的坐标点;
qi1、qi2、qi3、qi4、qi5、qi6、qi7、qi8为坐标点Ni周围八个点Ni1、Ni2、Ni3、Ni4、Ni5、Ni6、Ni7、Ni8分别对应的墨量值,其中Ni1、Ni2、Ni3、Ni4与Ni之间的像素欧式距离为1;
di为预设的每次减少的墨量基准值;w为预设的系统常量;b是预设的系统常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705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反应粘结型防水卷材
- 下一篇:一种自粘聚合物聚酯胎防水卷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