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拟动力实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7797.2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0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仇文革;段东亚;胡辉;李冰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10 | 分类号: | G01N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梁斌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实验 方法 | ||
1.一种拟动力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隧道模型实验装置,所述隧道模型实验装置包括侧板组件、阻尼组件和端面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与所述端面板组件围成空腔;
所述侧板组件包括三个以上的侧板,多个所述侧板依次铰接并使所述侧板组件形成柱体结构;
多个所述侧板上相对设置的铰接点之间通过所述阻尼组件相连;
所述端面板组件包括第一端面板和第二端面板,所述第一端面板与所述第二端面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面板与所述侧板组件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端面板与所述侧板组件另一端相连;
所述侧板组件包括第一侧板和连接于第一侧板两端的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可拆卸地相连;
所述拟动力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打开所述第一侧板,在所述空腔中置入地层模拟材料;
b.在所述空腔中置入地下结构模型;
c.在所述空腔中置入地层模拟材料,使所述地层模拟材料覆盖所述地下结构模型;
d.将所述隧道模型实验装置固定于地面,使所述隧道模型实验装置的第一侧板朝上;
e.在所述第一侧板所在的一端输入位移载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动力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所述e步骤的同时还包括以下步骤:
f.对所述地层模拟材料施加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拟动力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f步骤中,将加压袋置于所述空腔中,使所述加压袋膨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拟动力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袋为气囊或水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动力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侧板上相对设置的铰接点之间通过所述阻尼组件可拆卸地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拟动力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e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g.更换阻尼大小不同的所述阻尼组件,重复步骤a、b、c、d、e。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动力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组件还包括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侧板组件上的各侧板依次铰接;
所述第一端面板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包括叶片连接部和两个侧板连接部,所述叶片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叶片固定相连,其中一个所述侧板连接部与所述第二侧板铰接,另一个所述侧板连接部与所述第三侧板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拟动力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板还包括第二叶片、第三叶片、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叶片与所述第二叶片部分重叠,所述第二叶片与所述第三叶片部分重叠;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叶片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铰接;
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三叶片固定相连,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拟动力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侧板包括侧板基体和两个侧板边翼,两个所述侧板边翼分设于所述侧板基体两侧,所述侧板边翼与所述侧板基体呈夹角地固定相连。
10.一种拟动力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隧道模型实验装置,所述隧道模型实验装置包括侧板组件、阻尼组件和端面板组件,所述侧板组件与所述端面板组件围成空腔;
所述侧板组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上述各侧板之间铰接相连并使所述侧板组件形成柱体结构;
多个所述侧板上相对设置的铰接点之间通过所述阻尼组件相连;
所述端面板组件包括第一端面板和第二端面板,所述第一端面板与所述第二端面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端面板与所述侧板组件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端面板与所述侧板组件另一端相连;
所述拟动力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打开所述第一侧板,在所述空腔中置入地层模拟材料;
b.在所述空腔中置入地下结构模型;
c.在所述空腔中置入地层模拟材料,使所述地层模拟材料覆盖所述地下结构模型;
d.将所述隧道模型实验装置固定于地面,使所述隧道模型实验装置的第一侧板朝上;
e.在所述第一侧板所在的一端输入位移载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779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GaN基肖特基二极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光伏电池片及光伏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