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化真空玻璃及其密封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7604.3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8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黄家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家军 |
主分类号: | C03C27/10 | 分类号: | C03C27/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4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玻璃 及其 密封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玻璃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钢化真空玻璃及其密封工艺。
技术背景:
现有真空玻璃制造技术有二种,一种是用焊接玻璃粉加热密封,其特点是要高温加热300-400摄氏度,工艺复杂,成品易碎。另一种是用有机胶密封。如:PVB、EVA、SGB等。这些有机胶密封耐久性差,存在慢性漏气,会导致密封失效。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有机胶密封真空玻璃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钢化真空玻璃及其密封工艺。
一种钢化真空玻璃,包括上下层钢化玻璃板,中间支撑物,四周有助封条,助封条和上下层钢化玻璃板之间用有机胶粘接,其特征是:密封胶中间夹有一道高气密性的密封条,密封条是由高气密性塑料或橡胶制成,密封胶凝固后对密封条有一个向内挤压的应力,由此造成密封条处于三向受压应力状态,密封条在助封条和玻璃板之间,密封条是依靠自身的弹性恢力压在助封条和玻璃板表面上,并阻断外界气体流入真空玻璃空腔内。
上述真空玻璃,其特征是:助封条上可以开有放置密封条的凹槽,也可是不开槽。
上述真空玻璃密封工艺,其特征是:1.密封胶被加热熔化后,在上下玻璃板向中间挤压过程中,密封条受挤压变形,密封条受压变形过程中的后一阶段,密封条要推动密封胶向左右两边流动,密封胶就会给密封条一个反向作用力,密封胶凝固后就会有一个向内收缩的内应力,这样就会对密封条有一个向中间的压应力,密封条就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三向受压状态就可以有效防止密封条蠕动变形,防止长时间后密封条出现压力松弛。2.在上下玻璃压合结束时,密封条所承受压强应当小于真空玻璃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压强,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保证密封条被二次压缩,二次压缩密封条向左右挤压,而两边的密封胶已经凝固,密封胶必然给密封条以反作用力,密封条就会受到更大的三向压应力。更有效的防止蠕变。蠕变是材料的一个特性,不管是金属、岩石,还是塑料、橡胶都有这些特性。只不过,金属产生的蠕变的温度很高,,而塑料橡胶这样材料在室温也可产生蠕变。蠕变导致应力松弛,就会导致密封失效。三向受压可以有效抑制蠕变。PVB、EVA、SGP等胶片是制作夹胶玻璃常用的胶片。这几种胶片在刚融化状态时都呈现粘稠状。这几种胶片在刚融化状态下,如果受压产生较大变形,凝固后都会产生内向收缩的类似记忆效应。这个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足可以导致夹胶玻璃的破碎。所以在用这些胶片生产夹胶玻璃时,胶片受压变形在10%以内。实际生产时变形还要小很多。本发明巧妙利用这种记忆效应,使密封条处于三向受压的应力状态,使密封条有效避免了蠕变和应力松弛。
上述真空玻璃密封方法,其特征是:上下玻璃压合过程应当十分迅速。密封条优先采用氟橡胶、丁基橡胶等,而这些橡胶和玻璃之间粘接力都很小。另外,这些真空橡胶材料在加热到150度时,是可以有比常温大的多的变形。密封胶在真空里熔化后,会有很多气体蒸发出来。在上下层玻璃板中间合拢过程中,密封胶会把四周封闭,这时密封胶挥发出的气体就会被封闭在真空玻璃空腔内。这样就会造成真空玻璃真空度的下降。只有快速把两片玻璃压缩到一起,才能避免胶中气体挥发出来。而快速挤压必然导致中间助封条收到很大压力,普通玻璃也易挤碎。当然可以选用金属材料。如铝合金,但是由于金属材料的膨胀系数玻璃有较大差异,从长远看,还是选用钢化玻璃较好一些。
本发明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工艺流程,使密封条处于三向受压应力状态,避免了密封条材料蠕变导致密封失效。保证真空玻璃长久密封。同时具有高气密性的橡胶如氟橡胶、丁基橡胶等本身和玻璃不能很好粘结,通过本工艺设计,充分应用了他们的高气密性和弹性,保证了密封材料本身的不漏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真空玻璃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普通密封胶密封真空玻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真空玻璃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没有压合之前密封胶和密封条位置示意图、
图5是密封结构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没有压合之前密封胶和密封条位置另一种示意图
1——上层玻璃板 2——密封条 3——密封胶 4——助封条5——下层玻璃板 6——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家军,未经黄家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76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