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1,5‑二氢‑2H‑吡咯‑2‑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作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7511.0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4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刚;陈中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D207/38 | 分类号: | C07D207/3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 衍生物 合成 肿瘤 作用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药物领域,尤其是1,5-二氢-2H-吡咯-2-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众多含氮杂环化合物具有潜在的药物和生物活性,因此化学家们对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烯亚胺作为活泼中间体被应用在不同的含氮杂环合成中。吡咯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在抗肿瘤、消炎等疾病方面有所应用,另外还可以作为有机反应的重要中间体。在倡导绿色化学的今天,如何使吡咯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进一步绿色化,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多组分反应能够迅速组建化合物库,在进来的研究中受到很高的重视。同样使用多组分反应建构吡咯酮结构最近有所报道(Organic and Biomolecular Chemistry, 2014, 12, 8861-8865)。该方法使用双烯加成得到目标化合物,大大缩短了反应的时间和步骤。同样利用多组分反应,类似桥环结构吡咯酮化合物也是可以一步合成(ACS Comb. Sci.,2015,17, 474-481)。随着这类化合物的合成越来越多,对这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也越多。本发明涉及到了1,5-二氢-2H-吡咯-2-酮结构通过多组分Ugi反应建立,还未见有报道,他们的抗肿瘤活性也急需人们关注和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1,5-二氢-2H-吡咯-2-酮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申请合成出1,5-二氢-2H-吡咯-2-酮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体外肿瘤细胞抑制活性的测试,结果显示这类化合物对人类结肠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IC50 = 1.13 μM具有抗肿瘤活性,可用作制备抗肿瘤药物。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1,5-二氢-2H-吡咯-2-酮衍生物,其特征在于:衍生物的结构通式如下:
。
其中所述的R1为氢原子、卤素、C1-3烷基、甲氧基、硝基、OH、CN、CF3和甲磺酸基。R2为烷基、芳基和杂芳基。R3为烷基、芳基和杂芳基。
及其药用盐。
而且,所述化合物为N-苄基-2-(4-甲氧基苯基)-2-(4-甲基-3-(4-硝基苯基)-2-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乙酰胺。
而且,所述化合物为2-(3-(4-溴苯基)-4-甲基-2-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N-环己基-2-(4-甲氧基苯基)乙酰胺。
而且,所述化合物为N-苄基-2-(3-(4-氯苯基)-4-甲基-2-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2-(4-甲氧基苯基)乙酰胺。
而且,所述化合物为2-(3-(3-氯苯基)-4-甲基-2-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N-环己基-2-(4-甲氧基苯基)乙酰胺。
而且,所述化合物为N-苄基-2-(4-甲基-3-(4-硝基苯基)-2-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2-苯基乙酰胺。
而且,所述化合物为N-苄基-2-(3-(4-氯苯基)-4-甲基-2-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2-苯基乙酰胺。
而且,所述化合物为N-苄基-2-(3-(4-溴苯基)-4-甲基-2-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2-苯基乙酰胺。
而且,所述化合物为N-苄基-2-(3-(3-氯苯基)-4-甲基-2-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2-(4-甲氧基苯基)乙酰胺。
而且,所述化合物为N-苄基-2-(2-溴苯基)-2-(4-甲基-3-(4-硝基苯基)-2-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乙酰胺。
而且,所述化合物为N-苄基-2-(2-氟苯基)-2-(4-甲基-3-(4-硝基苯基)-2-氧代-2,5-二氢-1H-吡咯-1-基)乙酰胺
所述的1,5-二氢-2H-吡咯-2-酮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合成路线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75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