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规模MIMO的上行联合载波同步硬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5456.1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1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明;韩紫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00 | 分类号: | H04L27/00;H04L27/26;H04B7/0413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叶涓涓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大规模 mimo 上行 联合 载波 同步 硬件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规模MIMO的上行联合载波同步硬件实现方法,包括:用户设备生成基带序列信号,将其插入基带帧信号中,进行发送处理;基站将接收信号处理为基带信号,完成同步搜索,找到帧起始位置;基站截取序列信号,通过序列信号计算载波频偏;上位机对每一路天线得到的载波频偏值进行联合判决,计算统一载波频偏期望值后对载波频偏补偿值进行更新;基站使用更新后的载波频偏补偿值对各路接收信号进行频偏补偿。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很好地完成载波频偏估计和频偏补偿,有效利用了基站端大规模多天线的条件,计算的频偏值精度高,同时频偏补偿在FPGA上实现复杂度和资源消耗量低,适用于实际工程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涉及基于时分双工TDD的大规模MIMO的上行联合载波同步硬件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无线通信数据的流量呈现了爆炸式的增长。现有的通信技术如LTE和Wi-Fi等难以满足急剧增长的吞吐量需求,因此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被提上了日程。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前沿技术之一是大规模MIMO,它的特征之一是在基站端配置几十甚至上百根天线,用来服务总天线数量相对较少的用户设备。通过部署大量的天线,大规模MIMO的信道容量以及链路可靠性较常规MIMO有了大幅提升。
目前关于大规模MIMO的研究,基于TDD双工模式的模型占了多数,这是为了利用时分双工TDD条件下的信道互易性,方便发射机对信道信息的获取。由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标准尚在研制之中,目前并未出现针对大规模MIMO的统一标准。
TDD-LTE协议规定的物理层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将全部可用带宽分为多个互相正交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使用一个载波携带调制后数据,数据被安放在载波波峰的位置。为了使OFDM符号能够在多个子信道上进行信号的传输,必须保证子载波间存在正交性。然而,发收机之间相对移动导致的多普勒效应、发收机晶振的差异带来的载波频偏(Carrier Frequency Offset)会破坏这种正交性,导致载波间干扰(ICI,Inter FrequencyInterference),使得系统性能降级。相比多普勒效应,由发收机晶振差异带来的载波频偏问题更为突出,因此本发明主要讨论在这种情况下的载波同步问题。
一般来说,载波同步过程分为载波频偏估计和载波频偏补偿两个步骤。常见的载波频偏估计方法采用时域估计方法,在时间同步完成后,系统从接收信号中提取预先插入的训练序列,由训练序列估计出载波频偏值。考虑这样一种情形,即发收机各自使用一个晶振,那么系统中实际存在的载波频偏固定且惟一。现有方法的不足在于未能考虑到大规模多天线情况下,每根接收天线都能从各自接收信号中计算出载波频偏值,这样一来系统能够同时得到大量备选频偏值。如何进行合理筛选,从而得到最优的载波频偏估计值,是现有方法所忽视的。另一方面,现有频偏补偿方法往往在时域进行,对每个时域接收信号乘以一个与载波频偏值有关的角度以完成补偿,而频域频偏补偿方法因为复杂度较高,应用难度大,导致其在实际系统中运用较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分双工TDD大规模MIMO的上行联合载波同步硬件实现方法,考虑在大规模MIMO条件下,利用基站大规模多天线的优势,从传统时域频偏估计方法出发,对系统获得的大量频偏估计值进行进一步处理,得到最佳频偏估计,以提升载波同步性能;同时考虑简化复杂的频域频偏补偿方法,以便在硬件系统上对其进行实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大规模MIMO的上行联合载波同步硬件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用户设备生成基带序列信号,将其插入基带帧信号中,进行发送处理;
步骤2,基站端接收信号,并将接收信号处理为基带信号,随后对基带信号进行同步搜索,得到基带信号的帧起始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54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肠杆菌噬菌体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鲜猪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