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肾降压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4995.3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8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俞有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俞有芳 |
主分类号: | A61K36/82 | 分类号: | A61K36/82;A61P9/12;A61P13/12;A23F3/14;A61K31/70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压茶 补肾 制备 高血压 头晕目眩 大便干结 目赤肿痛 视物模糊 眼底出血 重量份数 鼻出血 决明子 罗布麻 夏枯草 中药茶 寄生 降压 明目 平肝 通便 滋肾 祛风 绿茶 头晕 双目 头痛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肾降压茶,属于中药茶技术领域,一种补肾降压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寄生12~44份、夏枯草25~55份、决明子12~20份、绿茶2~3份和罗布麻1~3份。本发明的一种补肾降压茶,长期服用后,有平肝祛风、清火降压的作用,对早期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眼底出血、鼻出血等效果较佳,有益肝滋肾、明目通便的功效,适宜于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双目干涩、视物模糊、大便干结等症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补肾降压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补肾降压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世界各国的患病率高达12%~20%,并可导致脑血管、心脏、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迄今尚未阐明,普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环境因素参与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20世纪80年代X综合症提出以后关于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血压的研究受到更多的关注,高胰岛素血症可以增强交感神经活性、钠潴留、抑制血管舒张因子的释放、增加血管收缩因子的释放等,从而使血压升高。
中药泡茶喝,是很多人选择的养生方法,中药茶确实是有养生功效,用中药泡茶,在中医上称为“茶剂”,是中药重要的剂型之一,是汤剂的补充。虽然茶剂和汤剂是最接近的,但是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从外观上看汤剂比较浑浊,而茶剂比较清澈,所以说虽是水提物,但有效成分还是不同的。
高血压六大危险信号:1)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感。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2)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3)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4)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5)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6)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这些症状都是高血压的危险症状,专家建议首选中药治疗。西药副作用大,依赖性大。李氏药贴效果不错,内病外治。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补肾降压茶,有平肝祛风、清火降压的作用,对早期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眼底出血、鼻出血等效果较佳;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补肾降压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补肾降压茶,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寄生12~44份、夏枯草25~55份、决明子12~20份、绿茶2~3份和罗布麻1~3份。
所述的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5~12份的白术。
所述的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2~3份的冰糖。
所述的原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5~12份的车前草。
一种补肾降压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比例将寄生、夏枯草、决明子、绿茶和罗布麻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
2)取混合物5-12g,用250ml开水冲泡后,放置12-15分钟,滤出杂质后即得补肾降压茶。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补肾降压茶,长期服用后,有平肝祛风、清火降压的作用,对早期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眼底出血、鼻出血等效果较佳,有益肝滋肾、明目通便的功效,适宜于高血压引起的头晕目眩、双目干涩、视物模糊、大便干结等症状;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补肾降压茶的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俞有芳,未经俞有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49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降压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从红茶叶中提取吸附茶多酚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