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光伏电源电解含硫酸废水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64853.7 | 申请日: | 2017-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99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 发明(设计)人: | 朱可可;吴红波;夏曼曼;邢化岛;钱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可可 |
| 主分类号: | C25B1/04 | 分类号: | C25B1/04;C25B9/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钱卫佳 |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电源 电解 硫酸 废水 工艺 | ||
利用光伏电源电解含硫酸废水工艺。本发明根据水电解氢气的原理,纯水不具有导电性,相反的需要加入稀硫酸或其他物质,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实现水电解氢气的目的。含铅废物拆解冶炼行业以及极板蓄电池行业生产产生的废水中富含稀硫酸、重金属铅等其他物质,是良好的导电溶液,因此利用现有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技术,将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电解氢气,一方面减轻企业治污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完全规避环境污染的发生,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关键是电解出的氢气又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热值高,燃烧产物为H2O,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可以为高消耗能源的企业提供燃料,如铅冶炼企业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光伏电源电解含硫酸废水工艺。
背景技术
铅及其制品广泛应用于蓄电池、电缆护套、机械制造、船舶制造、轻工、射线防护等行业,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然而在化工成产品及回收过程中通常伴有含硫酸废水。含硫酸废水处理不当排到自然环境中不仅会使水体或土壤酸化,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而且浪费大量资源。目前处理含硫酸废水的常用方法包括高温浓缩法、氧化法、中合处理法。
高温浓缩法是指在加热浓缩废稀硫酸的过程中,使其中的有机物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转变为深色胶状物或悬浮物后过滤除去,从而达到去除杂质、浓缩稀硫酸的目的。该方法的缺点在于:硫酸的强腐蚀性和酸雾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危害很大,实际操作非常麻烦,而且加热含硫酸废水使其浓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生产成本高。
氧化法原理是用氧化剂在适当的条件下将废硫酸中的有机杂质氧化分解,使其转变为二氧化碳、水、氮的氧化物等从硫酸中分离出去,从而使废硫酸净化回收。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硝酸、高氯酸、次氯酸、硝酸盐、臭氧等。该方法的缺点在于,每种氧化剂都有其局限性,针对含不同杂质的含硫酸废水要选用不同的氧化剂,氧化剂的用量难以控制,氧化剂不足时则杂质处理不完全,氧化剂过量时则氧化剂本身可能成为新的杂质。
中合处理法是利用石灰或废碱溶液与含硫酸废水进行中和,使其达到排放标准,该方法的缺点在于对于硫酸含量高的废水需要大量的碱性物质中合,浪费了硫酸的其他经济价值。
综上所述,诸如铅冶炼企业拆解废旧电瓶产生的废液以及极板蓄电池行业生产产生的废水中,富含硫酸以及铅等重金属物质。目前采取上述治理措施不仅成本高,而且又有次危害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法较为简单,节能环保的利用光伏电源电解含硫酸废水工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根据水电解氢气的原理,纯水不具有导电性,相反的需要加入稀硫酸或其他物质,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实现水电解氢气的目的。含铅废物拆解冶炼行业以及极板蓄电池行业生产产生的废水中富含稀硫酸、重金属铅等其他物质,是良好的导电溶液,因此利用现有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技术,将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电解氢气,一方面减轻企业治污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完全规避环境污染的发生,保持生态环境平衡,关键是电解出的氢气又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热值高,燃烧产物为H2O,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污染,可以为高消耗能源的企业提供燃料,如铅冶炼企业等,具体方法如下:
(1)引流废水:
将含铅废物拆解冶炼行业以及极板蓄电池行业生产产生的废水中富含稀硫酸、重金属铅等其他物质的先废水流入各自自建的废水蓄水池中,然后通过管道(管道壁使用玻璃镶嵌,以防腐蚀)统一流入废水收集池;
(2)排入电解槽:
废水收集池留有若干排(出)水口,分别流向电解槽,电解槽的数量可以根据废水产生的量而设定;出水口设置距废水收集池底部约30公分,且装有控制闸阀,闸阀的控制是由电解槽内废水的水位来控制,闸阀与电解槽上下错位,有效利用水位落差,实现不需能源消耗就可以向电解槽中不断注入废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可可,未经朱可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48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