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缆芯纵包和导引的模具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63931.1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44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黎明;陈曲;杨卫东;杨建;余小林;彭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汇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90 | 代理人: | 林辉轮,张玲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缆芯纵包 导引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加工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缆芯纵包和导引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宽带中国、光纤入户等相关政策的推动,光通信领域仍处于持续提升的状态。根据相关数据及产业调研结果,预计2017年,国内光纤需求量有望增长20%,同时价格也将提升20%左右,光纤市场规模增速有望超过40%。
现有的纵包线缆方式固定十分不便,特别是一些光缆,不能过度弯折和受碰撞磨损,容易造成内部的芯受损,由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缆芯导引及纵包模具结构,解决了当前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缆芯纵包和导引的模具结构,本申请采用前端小后端大的结构,使得缆芯通过缆芯导引管顺利进入导引模具中,同时导引模具上还设有带状材料,便于缆芯导引和缆芯保护,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缆芯纵包和导引的模具结构,包括导引模具、缆芯导引管、带状材料和缆芯;
所述导引模具包括前端和后端,所述导引模具的前端由两侧边角相互折叠形成圆形开口,所述导引模具的中间由圆形开口渐变成喇叭状开口,所述导引模具的后端为平铺的板状结构;
所述缆芯导引管设于所述导引模具的板状结构上,并沿着所述导引模具的中轴线向所述导引模具的前端延伸,并穿过所述导引模具的圆形开口,所述缆芯导引管和所述导引模具之间还设有用于垫衬的带状材料;
所述缆芯导引管的前端设有将所述缆芯导引管固定在所述导引模具上的导引管扣,所述缆芯导引管的后端设有导引管支撑板,所述缆芯与所述导引模具之间还设有隔离板。
进一步的,所述导引模具的圆形开口上还设有固定环。
进一步的,所述导引模具的圆形开口上还套设有缆芯延伸管。
进一步的,所述导引模具的圆形开口的中轴线与所诉缆芯导引管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α,α的取值范围为0°-2°。
进一步的,所述导引模具的下方还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分别设有固定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导引模具的圆形开口为不规则圆形,圆形开口的水平方向内径为a,圆形开口的垂直方向内径为b,a比b大于0.5mm。
进一步的,缆芯导引管的内径比缆芯的直径大1mm-1.2mm。
进一步的,所述缆芯导引管和所述带状材料之间重叠的宽度为所述带状材料总宽度的25%-35%。
进一步的,所述带状材料为两侧呈弧形折边的扁平管状结构,所述带状材料的进口宽度比所述导引模具板状结构的宽度大5mm-6mm。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焊接于离导引模具前端开口5mm-15mm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前端小后端大的结构,使得缆芯通过缆芯导引管顺利进入导引模具中,同时将带状材料纵包在缆芯上,该成型模具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导引模具装上缆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导引模具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导引模具未装上缆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导引模具圆形开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带状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1-缆芯延伸管,102-导引模具,103-缆芯导引管,104-导引管支撑板,105-隔离板,106-缆芯,107-带状材料,108-圆形开口,109-板状结构,110-固定环,111-固定板,112-导引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一种用于缆芯纵包和导引的模具结构,请参阅附图1-附图5所示,包括导引模具102、缆芯导引管103、带状材料107和缆芯1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汇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德阳汇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39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投影结构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极片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