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潜油隔膜泵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2465.5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234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吉效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效科 |
主分类号: | F04B43/04 | 分类号: | F04B43/04;F04B47/06;E21B4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文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100 | 代理人: | 佘文英 |
地址: | 71001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隔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潜油隔膜泵,电动机旋转通过联轴器和传动轴带动锥形小齿轮和锥形大齿轮转动,二个锥形齿轮形成一个减速机构,动力经减速机构减速、转换后,驱动偏心轴带动连杆柱塞做往复运动,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连杆柱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当连杆柱塞上下往复直线运动推动液压油升压,使得膜片传递压力到隔膜腔体的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受压作用下打开排液阀,将介质排出,同时关闭进液阀总成,如此往复实现工作介质的吸入和排出。可在井况复杂的低产井中实现智能、高效、节能、安全、可靠的连续采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机械,涉及一种井下潜油隔膜泵,特别是一种用于油田油井开采的无杆抽油泵。
背景技术
针对有杆采油系统制造成本高,材料消耗大,运行能耗高,系统效率低,管杆偏磨严重,存在断脱、泵卡等故障率较高,维修作业强度量大,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给油田采油管理带来很多麻烦,是机械采油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难题。为此,近些年国内一些高校、研究院所及相关企业研究开发往复式潜油泵,并在现场开展一系列试验,如长庆油田2008年开始陆续在采油一厂、采油二厂、采油三厂等单位现场试验累计35台,现场试验表明:往复潜油泵泵效达60%以上,系统效率高,节能降耗效果显著。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泵体结蜡,起下泵造成电缆损坏频繁,维修作业、更换费用高、柱塞易腐蚀、电动机配置功率大等问题,无法较好的满足油田生产需要。
为了解决现有机采系统制造成本高,材料消耗大,运行能耗高,系统效率低,管杆偏磨严重,存在断脱、泵卡等故障率较高,维修作业强度量大,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以及往复潜油泵制造成本高、维修作业费用高、柱塞易腐蚀等问题。开发新型结构、节能高效、安全可靠的潜油泵,更好地适应于低产油井,实现油井无杆采油、高效节能、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低成本运行,寻找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实用的采油设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关注的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潜油隔膜泵,以实现油井原油的无杆采油、高效节能、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低成本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解决方案:
一种井下潜油隔膜泵,包括进液阀总成、缸体、连杆柱塞、传动箱体、传动轴、联轴器、电动机、锥形小齿轮、锥形大齿轮、偏心轴、弹簧、扶正块、膜片、阀箱、排液阀总成、护套;
其中电动机与传动轴通过联轴器相联接,传动轴与传动箱体之间分别装设有第二密封和第三密封,传动轴轴端装有锥形小齿轮,锥形小齿轮与锥形大齿轮相啮合,锥形大齿轮安装在偏心轴上,偏心轴通过第一轴承安装于传动箱体上,第一轴承装有轴承端盖,传动箱体上设有加油孔系统和排油孔系统,偏心轴的偏心部位通过第二轴承装有连杆柱塞,连杆柱塞与缸体之间装有第一密封,缸体与传动箱体螺纹连接,连杆柱塞与扶正块之间安装有弹簧,扶正块与膜片相接,缸体与阀箱之间螺纹连接,膜片与阀箱之间形成一个隔膜腔体,阀箱与缸体之间用第一密封圈做平面密封,在缸体设有补油装置;整个泵体外安装护套,护套与阀箱之间用第二密封圈密封,并与阀箱之间用螺纹连接;
电动机旋转通过联轴器和传动轴带动锥形小齿轮和锥形大齿轮转动,二个锥形齿轮形成一个减速机构,动力经减速机构减速、转换后,驱动偏心轴带动连杆柱塞做往复运动,将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连杆柱塞的往复直线运动,当连杆柱塞上下往复直线运动推动液压油升压,使得膜片传递压力到隔膜腔体的工作介质,工作介质受压作用下打开排液阀,将介质排出,同时关闭进液阀总成,如此往复实现工作介质的吸入和排出。
进一步地,阀箱上设有进液腔、排液腔、进液阀总成、排液阀总成。
进一步地,通过锥形小齿轮与锥形大齿轮相啮合改变传递方向,锥形大齿轮带动偏心轴转动,将偏心轴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连杆柱塞的往复运动;偏心轴利用其偏心部分产生偏心距,以此确定连杆柱塞的往复直线行程。
进一步地,偏心轴与连杆柱塞头之间采用第二轴承联结,使得偏心轴的偏心部位与连杆柱塞头之间产生相对转动,而偏心轴做旋转运动的同时,连杆柱塞头只做上下左右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效科,未经吉效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24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离线存储方法
- 下一篇:金属弹片固定膜及其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