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混点火、扩散燃烧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2245.2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4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涛;王东杰;吕志鸿;胡煦东;靳雁松;贾川;杨德友;岳玉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3D11/00 | 分类号: | F23D11/00;F23D11/40;F23D11/36;F28D7/00;F28F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07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火 扩散 燃烧 系统 | ||
1.一种车辆加温器系统,包括预混点火、扩散燃烧器系统,所述预混点火、扩散燃烧器系统包括燃烧器外筒、供风安装底座、预混点火室和扩散燃烧室,所述预混点火室和扩散燃烧器设置在燃烧器外筒内,所述供风安装底座包括安装支架和燃烧供风圆板,所述安装支架第一端开口,第二端设置燃烧供风圆板,所述燃烧供风圆板中心设置中心通风孔,围绕中心通风孔周向设置周向通风孔,所述预混点火室一端连接中心通风口,另一端连接扩散燃烧室,所述预混点火室包括旋流发生板、分流装置和套筒,所述分流装置和套筒室同心圆布置,分流装置设置在套筒内,所述分流装置内设置旋流发生板,分流装置和套筒之间形成分流流道,所述套筒延伸到燃烧供风圆板的中心通风孔,并与中心通风孔周边密封连接,所述分流装置的管壁上设置预混出风口和预混进风口,所述预混出风口设置在旋流发生板和中心通风孔所在平面之间,所述预混进风口设置在旋流发生板与扩散燃烧室之间;所述扩散燃烧室包括过渡筒、二次进风筒、三次进风过渡环,所述过渡筒一端连接分流装置的外壁,另一端连接二次进风筒的一端,二次进风筒的另一端连接三次进风过渡环的第一端,所述过渡筒上设置进风孔,所述二次进风筒设置进风孔,所述三次进风过渡环设置进风口,所述燃烧器外筒第一端连接在安装支架的外壁上,第二端连接在三次进风过渡环的第二端;
安装支架为直径渐变的阶梯形圆筒,上端面设置有安装凸缘,用于燃烧器轴向定位,外侧面设置有安装固定凸台,用于对燃烧器进行周向定位;
安装支架内侧呈阶梯形,从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收缩;
所述系统包括加温器锅头总成,加温器锅头总成上设置喷油嘴;组装后的燃烧器工作初始,集成在加温器锅头总成上的喷油嘴喷射出雾化的燃油进入预混点火、扩散燃烧器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加温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供风圆板包括中心通风孔和周向通风孔,周向通风孔是以圆板中心为圆心的扇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加温器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心通风孔与周向通风孔面积比为3.7: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加温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发生板中心设有圆孔,用作雾化燃油入口,周向设有旋流通道,作为助燃空气的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加温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扩散燃烧室过渡筒为锥环形,小径端与预混点火室出口连接,用作预混燃烧火焰及扩散燃烧燃油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加温器系统,其特征在于:三次进风过渡环的第二端连接废气烟道,换热芯体设置在废气烟道内,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圆管和扁管,所述圆管和扁管内液体的流动方向都垂至于废气的流动方向,沿着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分布圆管和扁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加温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内分段设置多个分散换热结构,所述分散换热结构包括芯体和外壳,所述芯体设置在外壳中,所述外壳与换热管内壁连接固定,所述芯体包括由若干数量的格栅片排列组合而成,格栅片之间连接形成格栅孔;沿着圆管内流体的流动方向,圆管内设置多个分散换热结构,从圆管的入口到圆管的出口,不同分散换热结构内的格栅孔的水力直径越来越小;
从圆管的入口到圆管的出口,不同分散换热结构内的格栅孔的水力直径越来越小的幅度不断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未经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224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无烟燃烧灶
- 下一篇:一种用于动物粪便处理的反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