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防治红火蚁的球孢白僵菌BbL25菌株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62077.7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88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胡琼波;谢伟文;马竹炘;周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15/31;C07K14/37;A01N63/30;A01P7/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红火 球孢白僵菌 bbl25 菌株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防治红火蚁的球孢白僵菌BbL25菌株。所述菌株于2017年2月16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CTCC NO:M2017045。本发明所述球孢白僵菌BbL25菌株对红火蚁高度致病,其接种后第14天对红火蚁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8.15×105分生孢子/mL,且该菌株对红火蚁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1×107/mL的孢子悬浮液对红火蚁的防治效果在施药后14天达到82.52%,与化学杀虫剂0.25%氟虫胺饵剂的效果相当。所述球孢白僵菌BbL25菌株可作为一种活体生物杀虫剂,对环境无污染、对人畜无毒性,适用于有机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株防治红火蚁的球孢白僵菌BbL25菌株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火蚁属Solenopsis,红火蚁作为公认的危害性外来入侵物种,是一种典型的农林业害虫,对所入侵地区造成严重危害。在我国,红火蚁已经入侵台湾、广东、香港、澳门、福建、广西、湖南、海南、四川、江西、云南等11个省区。红火蚁拥有强大的破坏力和攻击性,取食植物的种子,捕食无脊椎动物,通过尾刺释放毒液叮咬人类与野生动物,咬食电子电器设备绝缘层破坏土木基础设施等。对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农林业生产与基础设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红火蚁的防治主要有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其中施用化学杀虫剂是主要方法。但长期使用化学防治会导致红火蚁产生抗药性问题,在防治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大化学药剂使用量,从而使防治成本不断提高。另外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易对土壤及其周围的非靶标生物造成危害和污染,影响环境安全与生物多样性。化学农药防治的安全性已成为限制红火蚁防治的关键因素,而开展和利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红火蚁成为一种趋势。
近来国内外对红火蚁的生物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包括利用天敌昆虫、捕食性螨类、寄生性线虫和病原微生物进行防治。真菌杀虫剂具有寄主范围广、对环境安全、防治害虫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防治红火蚁的理想手段。有多种虫生真菌可侵染红火蚁,如玫烟色棒孢霉Isaria fumosorosea、黄绿绿僵菌Metarhizium flavoviride、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lilacinus等,并已有一些相关发明专利公开:专利申请号201610656107.0公开了一株抗紫外线的高毒力金龟子绿僵菌诱变菌株MaUV 1(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6250)及其应用,该菌株对抗药性小菜蛾、红火蚁等害虫具有较强的侵染杀虫效果,而且抗紫外线能力强;专利申请号201510103305.X公开了一种防治红火蚁的微生物杀虫剂组合物,白僵菌和噻虫啉复配有显著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非常好,对红火蚁具有高效、快速的优点;专利申请号201310721119.3公开了一种玫烟色棒束孢与阿维菌素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悬浮剂主要用于小菜蛾和红火蚁等害虫的防治;专利申请号201120139109.5公开了一种诱集红火蚁感染虫生真菌的装置,防治红火蚁效果很好,其装置内植物油表面粘附的分生孢子为爪哇棒束孢菌P028菌株的分生孢子;专利申请号200810029158.6公开了一种爪哇拟青霉菌株及其应用,爪哇拟青霉对粉虱、红火蚁、斜纹夜蛾、蚜虫、小菜蛾等害虫具有很强的侵染杀虫效果;专利申请号200810029745.5公开了一种爪哇拟青霉与印楝素的复配杀虫剂,对红火蚁、斜纹夜蛾、蚜虫、粉虱和小菜蛾等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62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