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播种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9477.2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5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姚罗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罗 |
主分类号: | A01C7/02 | 分类号: | A01C7/02;A01C7/2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宋晨炜 |
地址: | 4617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玉米 播种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玉米播种机。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中,玉米播种时需要两人配合,一人使用锄头在土地上刨出种坑,由另一人将玉米种子撒入种坑后再将种坑掩埋。在生产资料不发达的偏远地区以及地势崎岖不适合大型农业机械无法进场的地区,此类播种方式仍旧非常普遍,不经浪费人力,而且配合播种的两人劳动强度都较大,需要不停的弯腰和抬头,容易造成腰肌劳损等慢性疾病,对劳动者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地势条件,能够单人操作且播种过程不易对劳动者造成慢性伤害的玉米播种机。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玉米播种机,包括空心的播种管,在播种管一端的管口设有喂料斗,在播种管另一端的管口设有用于插入地下播种的播种斗,所述播种斗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圆锥斗和第二半圆锥斗,其中第一半圆锥斗的大端与播种管固定连接,第二半圆锥斗的大端通过柱销与播种管铰接连接并与第一半圆锥斗形成一个可通过控制机构控制开合的播种腔,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连接杆、第一手持杆以及弹簧,所述连接杆的中部可滑动设置在固定于播种管上的限位块内,所述限位块上沿播种管的轴向设有供连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手持杆垂直固定在连接杆上靠近喂料斗的一端,并在播种管上位于第一手持杆和喂料斗之间的位置固定设有与第一手持杆平行的第二手持杆,连接杆靠近播种斗的一端与第二半圆锥斗相铰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块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连接杆上位于限位块和第一手持杆之间的位置。
优选的,在所述播种管上靠近播种斗的一端垂直设有踏板。
优选的,所述踏板与第一手持杆之间的夹角为90°。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半圆锥斗上远离第一半圆锥斗的一端固定设有铰接板,第二半圆锥斗通过所述铰接板与连接杆相铰接。
优选的,在所述连接杆上位于限位块和第一手持杆之间固定设有连接板,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接板与弹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手持杆和第二手持杆之间的距离为3-4cm。
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了空心的播种管,在一端投放种子,将另一端的播种斗通过其锥尖部位插入地下,然后在将播种管提起的过程中上提第一手持杆即可使播种斗打开,使播种斗内的玉米种子落入种坑内。播种均匀,种子与种子之间的间距更容易控制,省去了锄头刨坑以及弯腰撒种的传统播种步骤,实现了播种过程单人操作,且方法简单易学,容易上手。同时也避免了因反复弯腰抬头给劳动者带来的慢性腰肌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播种管,2、喂料斗,3、播种斗,301、第一半圆锥斗,302、第二半圆锥斗,303、柱销,4、控制机构,401、连接杆,402、第一手持杆,403、弹簧,404、限位块,405、第二手持杆,406、铰接板,407、连接板,5、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玉米播种机,包括空心的播种管1,可采用普通薄壁钢管制成,轻便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在播种管1一端的管口设有喂料斗2,并通过喂料斗2向播种管1内投放玉米种子。在播种管1另一端的管口设有播种斗3,播种斗3为锥形,可通过播种管1将播种斗3插入地下,形成种坑,然后将播种斗3开启,使播种管1内的玉米种子落入种坑内,完成播种。本发明的播种斗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半圆锥斗301和第二半圆锥斗302,其中第一半圆锥斗301的大端与播种管1固定连接,第二半圆锥斗302的大端通过柱销303与播种管1铰接连接并与第一半圆锥斗301形成一个播种腔,且播种腔可通过控制机构4控制开合使其内部的玉米种子在种坑内落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罗,未经姚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94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衣帽架(落地树形)
- 下一篇:餐边镜(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