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文件系统返回指定标识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59354.9 | 申请日: | 2017-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9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品;田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马云(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6/16 | 分类号: | G06F16/16;G06F9/44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1700 天津市武清区京***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文件系统 返回 指定 标识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提供的文件系统返回指定标识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文件系统识别可执行文件调用资源文件命令中的可执行文件标识,将文件系统返回进程的标识替换为所述的可执行文件调用资源文件命令中的可执行文件标识,能够实现可执行文件调用资源文件时文件系统向可执行文件对应的进程返回与可执行文件标识相一致的标识,确保可执行文件通过检查正常调用资源文件,同时实际存储的资源文件的标识不会被修改,有效避免了修改资源文件标识可能导致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件系统返回指定标识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具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等,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设备的重要功能是运行各种应用,应用指能够在某种操作系统中运行的软件或程序。目前电子设备的用户需要的应用越来越多,而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是有限的,导致很多用户需要的应用没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安装。
目前的主流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Mac、IOS、Linux以及在Linux基础上衍生的操作系统如Android等,应用都是通过安装包进行安装的。安装包运行后会产生大量的文件,这些文件位于一个或多个顶层父目录下,形成一定的目录层次关系,顶层父目录的位置及顶层父目录下的子目录结构由操作系统和安装包共同决定。安装包运行后产生的文件,一类是可执行文件(有时也称可执行程序),可执行文件可以在操作系统中运行,运行时在操作系统中生成与可执行文件对应的进程;另一类文件自身无法在操作系统中运行,其作用是供可执行文件在运行过程中调用,这一类文件统称为资源文件。安装包运行后形成的目录层次关系,能够确定任何一个资源文件的具体路径,为可执行文件调用资源文件提供了方便。应用正常运行,可执行文件和资源文件都是不可或缺的。
分析可执行文件和资源文件的大小会发现,目前的主流操作系统中应用的可执行文件都较小,一般最大几十MB;而应用的资源文件可能很大,一些应用的资源文件累计达到数百GB。基于此产生了一些技术方案,将可执行文件和资源文件存储到不同的电子设备,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只存储可执行文件,而资源文件存储在存储服务器等专用设备上,可执行文件远程调用资源文件,这样可以有效节约用户使用的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极大提高用户能够使用的应用的数量。
很多操作系统通过标识标记可执行文件和资源文件的关系,可执行文件和其对应的资源文件具有相同的标识。特定的数字、字符等都可以作为标识。一些操作系统还设置了严格的检查机制,如果可执行文件和资源文件的标识不一致,则不允许可执行文件调用资源文件。对于可执行文件和资源文件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电子设备上等情况,可执行文件和资源文件标识很可能不一致。通常,将资源文件的标识修改为和可执行文件一致即可。但对于一些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修改标识会导致文件复制或者其他操作,轻则消耗大量时间影响用户体验,重则导致操作系统错误甚至崩溃。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尚未见报道。
在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内容,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不应据此认为这些内容一定属于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部分反映的缺陷,本发明提供文件系统返回指定标识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文件系统返回指定标识的方法,包括:
文件系统识别可执行文件调用资源文件命令中的可执行文件标识,将文件系统返回进程的标识替换为所述的可执行文件调用资源文件命令中的可执行文件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可执行文件标识作为可执行文件调用资源文件的命令的一部分。
进一步的,所述的将文件系统返回进程的标识替换为所述的可执行文件调用资源文件命令中的可执行文件标识,包括根据设定规则将文件系统返回进程的部分标识替换为所述的可执行文件调用资源文件命令中的可执行文件标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马云(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海马云(天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93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