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秸秆收割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359109.8 | 申请日: | 2017-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9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 发明(设计)人: | 吴艳蓉;杜德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硕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D41/00 | 分类号: | A01D41/00;A01F12/3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 地址: | 6112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收割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秸秆收割机。
背景技术
一次完成谷类作物的收割、脱粒、分离茎杆、清除杂余等工序,从田间直接获得谷粒的谷物收获机械简称联合收割机。其优点是劳动生产率高,劳动强度低,能赶农时,适宜地块面积大的地方使用。按照脱粒方式,联合收割机分为梳脱式和喂入式。由于梳脱机型在可靠性和配套性方面都存在着某些不足,尚处于样机推广阶段,所以目前主要使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即先将植株割下后整体经过脱粒装置进行脱粒。
采用喂入式脱粒后的秸秆中夹带着大量的谷物,秸秆直接流出收割机会造成大量的谷物损失,影响谷物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秸秆收割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秸秆收割机,包括机架,机架尾部的脱粒装置,设于脱离装置下方的脱粒输送装置,所述脱粒输送装置包括秸秆输送机构,拍打机构,所述秸秆输送机构包括驱动轮,拨杆,棘轮,输送装置,所述驱动轮与机架转动连接,所述拨杆与驱动轮固定连接,所述拨杆端面固定设有拨杆滚子,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输送带,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棘轮固定连接,所述输送带为网状,所述拍打机构与驱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的拍打机构包括带轮,轴,偏心轮,连杆,衬套,拍板,所述轴转动支承在机架上,所述带轮与驱动轮等直径,并固定设置在轴的一端,轴的另一端固定设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与连杆铰接,所述连杆通过衬套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拍板固定设置在连杆上。
优选地,所述的拨杆滚子设置有轴承。
优选地,所述棘轮设置有至少四个沟槽。
优选地,所述衬套为直线轴承。在此,需要强调及说明的是,在本领域内,衬套是指,起衬垫作用的环套,避免轴直接和座孔对磨,起到减少轴的损害的作用,直线轴承是指,具有多个滚珠回路,当直线轴在直线轴承内运动时,滚珠在滚道内随直线轴滚动,每个滚道内部有一个是滚珠循环的回珠槽,从而形成一个使滚珠循环运动的封闭的线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可靠耐用,能够解决分离秸秆夹带的谷物,减少谷物浪费,提高收割机产量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秸秆收割机整体示意图;
图2为秸秆分离装置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秸秆输送机构;3-秸秆拍打机构;4-脱粒装置;21-驱动轮;22-传动轴;23-拨杆;24-拨杆滚子;25-棘轮;251-沟槽;26-输送装置;261-驱动轴;262-输送带;27-皮带;31-带轮;32-轴;33-偏心轮;34-连杆;35-滑杆;36-衬套;37-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一种秸秆收割机,包括机架1,机架尾部的脱粒装置4,设于脱离装置4下方的秸秆分离装置5,所述秸秆分离装置5包括秸秆输送机构2,拍打机构3,所述秸秆输送机构包括驱动轮21,传动轴22,拨杆23,棘轮25,输送装置26,所述驱动轮21与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拨杆23通过传动轴22与驱动轮21固定连接,所述拨杆23端面固定设有拨杆滚子24,所述输送装置26包括输送带262,驱动轴261,所述驱动轴261与棘轮25固定连接,所述输送带262为网状,所述拍打机构3与驱动轮21传动连接,所述的拍打机构3包括带轮31,轴32,偏心轮33,连杆34,滑杆35,衬套36,拍板37,所述轴32转动支承在机架1上,所述带轮31固定在轴32的一端,轴32的另一端固定设有偏心轮33,所述偏心轮33与连杆34铰接,所述滑杆35与连杆34铰接,并通过衬套36与机架1滑动连接,所述拍板37固定设置在连杆上。
工作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硕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硕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91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