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IT资产风险分析的安全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7133.8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3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田新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骏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石辉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管理 保证安全 防御体系 风险分析 空间域 逻辑域 时间域 防御 部署 三维 架构 安全防护 安全监控 防御策略 管理措施 技术机制 实时监测 业务系统 智能安全 高效性 全面性 新一代 安全技术 云端 构建 联动 引擎 联防 预警 报警 激活 智能 客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IT资产风险分析的安全管理方法,其包括:构建时间域、空间域和逻辑域的三维防御模型;实时监测、预警和防御,针对业务系统的风险点全面部署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包括7x24安全监控、报警,并实时激活防御策略;“云+端”的部署架构:通过搭建云端的智能安全中心,与部署在客户端的新一代安全防护引擎实时联动。本发明所述基于IT资产风险分析的安全管理方法,其通过时间域、空间域和逻辑域的三维防御模型来保证安全防御体系的全面性,通过智能联防的技术机制来保证安全防御体系的先进性,通过“云+端”的部署架构来保证安全防御体系的高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网络安全技术。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IT资产风险分析的安全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信息安全的木桶效应就决定了IT风险管控措施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单独某一方面的安全建设虽然不能说是无用,但在讲求整体安全攻防的场景中,失一隅则失全局。然而,传统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囿于其技术呆滞、被动,产品孤立各自为战,静态检测与动态防御分离,无法形成有机体系。同时大部分中小型互联网+企业往往面临缺乏专业安全团队、缺乏安全管理经验、甚至缺乏足够的安全预算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给互联网+企业的IT风险管控制造了巨大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IT资产风险分析的安全管理方法,其通过时间域、空间域和逻辑域的三维防御模型来保证安全防御体系的全面性,通过智能联防的技术机制来保证安全防御体系的先进性,通过“云+端”的部署架构来保证安全防御体系的高效性。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基于IT资产风险分析的安全管理方法,包括:
构建时间域、空间域和逻辑域的三维防御模型;实时监测、预警和防御,针对业务系统的风险点全面部署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包括7x24安全监控、报警,并实时激活防御策略;将业务网络划分为用户域、网络域、计算域和运维支撑域,各区域的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安全数据与云端安全数据仓库进行有效整合;在网络层、系统层以及数据层均设置相应的防御内容;
“云+端”的部署架构:通过搭建云端的智能安全中心,与部署在客户端的新一代安全防护引擎实时联动,融合安全白环境技术、流量全息特征提取技术、云端安全威胁情报和自适应学习,建立安全基线-异常检测-主动防御-自适应学习的智能安全防御闭环,对用户网络流量进行多维、实时的统计分析和检测,并实时生成安全指令,基于网络行为异常来检测和防御网络中潜藏的复杂攻击。
优选的是,所述时间域防御指:安全事件按发生的时间节点将其生命周期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事前,通过系统性、周期性和增量风险评估,来全面、动态掌握业务系统的脆弱性和面临的威胁,并根据脆弱性的重要程度、威胁发生的概率等进行量化,建立业务系统风险的量化管理模型,并结合安全加固、优化、备份措施;事中重在实时监测、预警和防御,针对业务系统的风险点全面部署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包括7x24安全监控、报警,并实时激活防御策略;事后包括:安全专家的及时介入和应急响应,对于网络攻击产生的破坏性结果,如系统宕机、文件篡改、数据泄露进行恢复。
优选的是,所述逻辑域防御指:网络层的冗余设计、访问控制和违规连接控制等,系统层的漏洞修复、安全加固和身份认证授权等,应用层的漏洞修复、Web安全生命周期管理和DDoS攻击防御等,数据层的加密、访问控制、防泄漏等,以及管理层的策略、审计和运维管理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骏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骏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71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