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功能的蓄能式电暖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6951.6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6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宋文波;白鸿声;方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文波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F24D19/00;F24D13/00;F24D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山西省太原***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功能 蓄能 电暖器 | ||
1.基于物联网功能的蓄能式电暖器,包括设置有电路板的蓄能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置有主控模块(1)、温度感应模块(2)、显示模块(3)、可控硅电压转换模块(4)、电加热模块(5)、键盘输入模块(6)、无线通信模块(7)、电机驱动模块(8)、加湿器模块(9)、软件锁模块(10)和电源模块(11),所述温度感应模块(2)、显示模块(3)、键盘输入模块(6)、无线通信模块(7)、电机驱动模块(8)、加湿器模块(9)、软件锁模块(10)和电源模块(11)的输出端分别与主控模块(1)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可控硅电压转换模块(4)的输出端分别与主控模块(1)、电加热模块(5)的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功能的蓄能式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1)包括控制芯片U1;温度感应模块(2)包括电阻R11、电阻R12和电容C2;显示模块(3)包括电阻R16、电阻R17、发光二极管D1、三极管Q7和显示器LCM1;可控硅电压转换模块(4)包括电容C1、发光二极管D2、光电耦合器J4和电阻R13;电加热模块(5)包括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8、双向可控硅Q1、电容C13、接插座J5和接插座J6;键盘输入模块(6)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阻R8、按键ADD1、按键SET1和按键DEC1;无线通信模块(7)包括WIFI芯片U2和电阻R4;电机驱动模块(8)包括电阻R19、电阻R20、第一驱动芯片U3、第二驱动芯片U4和电机M1;加湿器模块(9)包括第一移位寄存器F1、第二移位寄存器F2和第三移位寄存器F3;软件锁模块(10)包括连接插座L1;
所述电阻R1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后分别与电阻R12的一端、控制芯片U1的ADC_ETR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与VCC电源端相连;
所述显示器LCM1的第一接线端子与VCC电源端相连,显示器LCM1的第二接线端子接地,显示器LCM1的第三接线端子与控制芯片U1的I2C_SDA端相连,显示器LCM1的第四接线端子与控制芯片U1的PF4端相连,显示器LCM1的第五接线端子与控制芯片U1的SPI_NSS端相连,显示器LCM1的第六接线端子与电阻R16的一端相连,电阻R1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VCC电源端相连,三极管Q7的基极与控制芯片U1 的SPI_MISO端相连,电阻R17的一端接地,电阻R17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控制芯片U1的CLK_CCO端相连;
所述电容C1的一端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与VCC电源端相连,电阻R13的一端与控制芯片U1的USART_CK端相连,电阻R13的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发光二极管D2的正极与光电耦合器J4的Cathode端相连,光电耦合器J4的Anode端与VCC电源端相连,光电耦合器J4的T2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双向可控硅Q1的第一阳极A1、电阻R18的一端、接插座J5的第一接线端子相连,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电容C13的一端相连,光电耦合器J4的T1端分别与双向可控硅Q1的控制极G1端、电阻R15的一端相连,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双向可控硅Q1的第二阳极A2、电容C13的另一端、接插座J6第二接线端子相连,接插座J6第一接线端子与接插座J5的第二接线端子相连;
所述电阻R6的一端、电阻R7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分别与VCC电源端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1的TIM1_CC4端、按键DEC1的一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1的TIM2_CC1端、按键SET1的一端相连,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1的SPI_MOSI端、按键ADD1的一端相连,按键DEC1的另一端、按键SET1的另一端、按键ADD1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WIFI芯片U2的CH _PD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VCC电源端、WIFI芯片U2的REST端、WIFI芯片U2的VCC端相连,WIFI芯片U2的TXD端与控制芯片U1的USART_RX端相连,WIFI芯片U2的RXD端与控制芯片U1的USART_TX端相连,WIFI芯片U2的GPIO0端与控制芯片U1的TIM1_CC2端相连,WIFI芯片U2的GND端接地;
所述电阻R19的一端、电阻R20的一端均与VCC电源端相连,电阻R19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芯片U3的第三接线端子相连,电阻R20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芯片U3的第四接线端子相连,第一驱动芯片U3的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一驱动芯片U3的第二接线端子相连后接地,第一驱动芯片U3的第六接线端子、第一驱动芯片U3的第七接线端子和第一驱动芯片U3的第八接线端子相连后接地,第一驱动芯片U3的第十三接线端子与第二驱动芯片U4的第一接线端子相连,第一驱动芯片U3的第十二接线端子与第二驱动芯片U4的第二接线端子相连,第一驱动芯片U3的第十一接线端子与第二驱动芯片U4的第三接线端子相连,第二驱动芯片U4的第九接线端子接地,第二驱动芯片U4的第十六接线端子、第二驱动芯片U4的第十七接线端子和第二驱动芯片U4的第十八接线端子与电机M1的一次侧相连,电机M1的二次侧与第二驱动芯片U4的第十接线端子相连后与+24V电压相连;
所述第一移位寄存器F1的A1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1的TIM1_NCC2端、第二移位寄存器F2的A2端、第三移位寄存器F3的A3端相连,第一移位寄存器F1的B1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1的TIM1_NCC1端、第二移位寄存器F2的B2端、第三移位寄存器F3的B3端相连,第一移位寄存器F1的CLK1端分别与控制芯片U1的SPI_NSS端、第二移位寄存器F2的CLK2端、第三移位寄存器F3的CLK3端相连,第一移位寄存器F1的MR1端与控制芯片U1的I2C_SCL端相连,第二移位寄存器F2的MR2端与控制芯片U1的TIM1_ETR端相连,第三移位寄存器F3的MR3端与控制芯片U1的TIM1_NCC3端相连,第一移位寄存器F1通过接线端子Q0、接线端子Q1、接线端子Q2、接线端子Q3、接线端子Q4、接线端子Q5、接线端子Q6、接线端子Q7与连接插座L1相连,第二移位寄存器F2通过接线端子Q0、接线端子Q1、接线端子Q2、接线端子Q3、接线端子Q4、接线端子Q5、接线端子Q6、接线端子Q7与连接插座L1相连,第三移位寄存器F3通过接线端子Q0、接线端子Q1、接线端子Q2、接线端子Q3与连接插座L1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文波,未经宋文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695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油载具的热泵空调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天花机及其接水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