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5874.2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64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宇航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6/06 | 分类号: | C08F226/06;C08F212/36;C04B24/26;C04B103/61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12211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阻锈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单体离子液体1‑乙烯基‑2‑甲基‑3‑乙胺‑咪唑阳离子氨基酸阴离子盐溶于第一有机溶剂配制成质量分数为5‑20%的溶液,在1000‑2000r/min条件下搅拌加热升温至70‑85℃后稳定5‑10min后加入引发剂形成混合溶液;步骤S2:向步骤S1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二乙烯基苯,反应6‑24h后停止得到反应液;步骤S3:将步骤S2所得反应液冷却至25℃室温后真空抽滤,将滤饼置于干燥箱中于50‑80℃条件下干燥6‑24h,将干燥后的滤饼粉碎得到阻锈剂。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相比于现有技术,制备过程简便、原料易得,所制备得到的阻锈剂属于高分子材料,性质稳定、绿色环保、缓蚀阻锈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混凝土阻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标志着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纪元的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易于就地取材、抗压及抗折强度高、体积稳定性好、易于施工、耐久性较好等诸多优点,成为建筑工程应用最为普遍、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然而,钢筋混凝土内钢筋发生锈蚀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过早破坏,已成为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钢筋腐蚀、混凝土碳化、碱骨料反应等环境作用会导致钢筋混凝土出现结构损伤和裂缝,造成钢筋混凝土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下降,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服役年限大大缩短。与此同时,维护和修补结构所用的费用又大大超过人们的预期。
近几十年来,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的研究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掺用阻锈剂成为推迟钢筋锈蚀时间及减缓锈蚀速度的通用方法,而且是最经济实用且效果好的技术措施。例如在申请号为CN201010185725.4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即介绍了一种复合型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其主要组分为亚硝酸钙、苯甲酸钠、六偏磷酸钠、氧化锌和火山灰等,该阻锈剂能有效减缓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能够阻止或延缓氯离子对钢筋钝化膜的破坏,然而,亚硝酸盐及磷酸盐大多对混凝土的凝结时间、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等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并且亚硝酸钙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又如在申请号为CN201010517142.7中国专利申请中,介绍了一种混凝土钢筋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由二元羧酸和有机胺反应制备气相缓蚀剂,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单氟磷酸钠、葡萄糖酸钙等制得混凝土钢筋阻锈剂,该发明的阻锈剂具有缓蚀阻锈性能优异、环保性好等优点,但是胺基醇类缓蚀剂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地阻止有害离子进入铡筋表面,对钢筋本身保护还是不够的。由混凝土收缩或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产生开裂时,钢筋与有害物质直接接触时,仍然存在锈蚀的可能性。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制备出具有缓蚀阻锈性能优异、耐水性好并且环保的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阻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将单体离子液体1-乙烯基-2-甲基-3-乙胺-咪唑阳离子氨基酸阴离子盐溶于第一有机溶剂配制成质量分数为5-20%的溶液,在1000-2000r/min条件下搅拌加热升温至70-85℃后稳定5-10min后加入引发剂形成混合溶液;
步骤S2:向步骤S1所得的混合溶液中滴加二乙烯基苯,反应6-24h后停止得到反应液;
步骤S3:将步骤S2所得反应液冷却至25℃室温后真空抽滤,将滤饼置于干燥箱中于50-80℃条件下干燥6-24h,将干燥后的滤饼粉碎得到阻锈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1至S3均在N2气氛下进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乙烯基苯与单体离子液体的质量比为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宇航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宇航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58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