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形态活动可变的软性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355744.9 | 申请日: | 2017-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8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彦伯;陈珝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10;E03F5/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叶凤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形态 活动 可变 软性 雨水 回收 利用 系统 | ||
一种形态活动可变的软性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解决城市旧区公共空间建设中不同时段中对公共空间的灵活使用需求,实现雨水的收集、中水转化及再利用。包括水箱组系统、固定杆机构、张拉膜机构;水箱组系统包括若干组蓄水箱、导水槽、沉淀池;导水槽输入端连接于沉淀池入口,所述沉淀池通过溢流口连接于蓄水箱的入口;各个蓄水箱之间通过连通管连通;所述张拉膜机构包括张拉膜及附着于张拉膜上的若干软索;张拉膜承接的雨水汇集进入导水槽,经组织后进入水箱组系统;固定杆机构与水箱组系统围合,共同支撑起所述的张拉膜机构;采用可拆装结合节点系统完成张拉膜的快速搭建与收纳,完成张拉膜承水与汇水,并将水导入水箱组蓄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水箱的技术已经较成熟,通常用于建筑的备用及消防供水使用,受到功能定位的影响,使用场所往往仅限于建筑屋顶或地下室等辅助部分,外观形体较笨重,无法用于公共空间,更与普通人日常的生活无法发生关系。
张拉膜同样作为经过发展的技术,是较为普遍的公共空间轻质覆盖解决方案,但是其往往采用无组织排水,因此其在遮蔽了下方空间的同时往往造成周边区域积水无法排除,因此影响通行与景观效果。
在传统的公共空间中,亭子被较多用于营造一个空间。然而一方面其所提供功能较为有限,另一方面一旦建成,由于其永久性结构易与现行违章搭建管理法规相冲突,因此较难被应用于城市旧区中的改造项目当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次公开一套完整的形态活动可变的软性雨水回收利用系统,解决城市旧区公共空间建设中不同时段中对公共空间的灵活使用需求,实现雨水的收集、中水转化及再利用。
为此,需要保护的结构技术方案表征为:
一种形态活动可变的软性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组系统、固定杆机构、张拉膜机构;所述水箱组系统包括若干组蓄水箱7、导水槽1、沉淀池6;导水槽1输入端连接于沉淀池6入口,所述沉淀池6通过溢流口连接于蓄水箱7的入口;各个蓄水箱7之间通过连通管8连通;所述张拉膜机构包括张拉膜及附着于张拉膜上的若干软索;张拉膜承接的雨水汇集进入导水槽1,经组织后进入水箱组系统;所述固定杆机构与水箱组系统围合,共同支撑起所述的张拉膜机构;采用可拆装结合节点系统完成张拉膜的快速搭建与收纳,完成张拉膜承水与汇水,并将水导入水箱组蓄用。
解决城市旧区公共空间建设中不同时段中对公共空间的灵活使用需求,实现雨水的收集、中水转化及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未安装张拉膜膜机构)。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安装张拉膜膜机构后)。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位于收纳节点处的半永久性可活动拆装机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支撑杆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右视图)。
部分数字标记:
连通管:图中未示意,在检修门27的背后;
出水阀:太小,图中未示意;
消防接合器:太小,图中未示意;
检修孔特制附盖5;
防尘(虫)罩:图中未示意,设置于入水口2的上面
液位计9;
保温防护层14:设置于水箱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57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椭圆球形体储存雨雪水容器
- 下一篇: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