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3722.9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6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兵;邢宏伟;张玉柱;赵涛;刘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B1/18 | 分类号: | F22B1/18;F22B31/08;F22D1/50;F22B3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睿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51 | 代理人: | 王海滨 |
地址: | 06321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阶梯 梯级 床温鼓泡床换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包括:物料料斗、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预热器以及位置从高至低依次排列的4个锅炉:第一锅炉、第二锅炉、第三锅炉和第四锅炉,所述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和预热器分别依次安装在所述第一锅炉、第二锅炉、第三锅炉和第四锅炉内,本发明使余热传递过程的梯级程度在不增加动力消耗的前提下有了大幅度改善,传热过程冷热源不可逆损失大幅度降低,余热利用率可提高20%‑30%。风帽堵塞及磨损的概率大幅度降低,风帽事故率降低80%‑90%。颗粒离开冷却装置的温度降低至100℃左右,装置余热回收率提高10%‑2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几年,工业领域一些高、中温颗粒物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普遍采用双层流化床冷却方法,但现有双层流化床冷却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余热回收效果不令人满意、回收指标远低于国际水平的问题。现有双层流化床冷却方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双层流化床床温只能设定为两个恒定温度,余热锅炉各受热面传热过程冷、热源进出口温差的设置偏大,导致传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加大,余热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双层流化床的低温床床温受到工质出口温度限制不可能太低,即双层流化床冷却装置无法将固体颗粒温度降到很低,余热回收不彻底,导致余热回收率较低;双层流化床冷却装置中,两个流化床串联,低温床流化介质带着大量颗粒进入高温床的风帽,容易导致高温床风帽堵塞及磨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率高、高温床风帽安全性好的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阶梯式多梯级床温鼓泡床换热装置,包括:位置从高至低依次排列的第一至第四锅炉以及物料料斗、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和预热器,所述第一至第四锅炉均包括:密封的筒体以及固装在该筒体下端的鼓泡床风仓,在所述鼓泡床风仓的下端形成有进风口,在所述筒体的上端形成有出风口;在所述鼓泡床风仓与所述筒体之间间隔安装有多个风帽,以使从所述进风口进入鼓泡床风仓的气体在经过所述风帽后加速并使气体风向转变成由下至上,一过滤网的周边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密封连接,用于过滤向出风口流动的气体中的固体颗粒;
所述过热器、蒸发器、省煤器和预热器分别依次安装在所述第一锅炉、第二锅炉、第三锅炉和第四锅炉内,所述预热器的排出口与所述省煤器的进入口通过第一管路相通,且在所述第一管路上安装有一除氧器和给水泵,以使经过所述预热器的水经过所述省煤器形成饱和水;所述省煤器的排出口与一汽包的进水管连通,所述汽包的下降管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排出口与所述汽包的上升管连通,所述汽包的蒸汽出口与所述过热器的进入口连通,以使从所述蒸汽出口排出的饱和蒸汽进入所述过热器形成过热水蒸气;所述过热器的排出口与汽轮机的进汽口连通,所述汽轮机的出汽口与凝汽器的蒸汽入口连通,所述凝汽器的凝结水出口与所述预热器的进入口通过管路连通,且在所述凝结水出口与所述预热器的进入口之间的管路上安装有凝结水泵;
所述第二锅炉的进风口下安装有一第一鼓泡床流化风机,所述第二锅炉的出风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锅炉的进风口连通,且在所述第二管路上安装有一第一除尘器,所述第一锅炉的出风口通过第三管路与第二余热锅炉连通,且在所述第三管路上安装有第二除尘器;所述第四锅炉的进风口下安装有一第二鼓泡床流化风机,所述第四锅炉的出风口通过第四管路与第三锅炉的进风口连通,且在所述第四管路上安装有第三除尘器;所述第三锅炉的出风口通过第五管路与第一余热锅炉连通,且在所述第五管路上安装有第四除尘器;
所述物料料斗与所述第一锅炉连通;所述第四锅炉的筒体下形成有冷渣口,所述冷渣口通过冷渣管路通向所述第四锅炉外;
相邻所述第一锅炉、第二锅炉、第三锅炉和第四锅炉的筒体之间连通有溢流管,溢流管的一端与相邻锅炉中位置较高锅炉的筒体上部连通,另一端与相邻锅炉中位置较低锅炉的筒体下部连通,且所述溢流管的两端均位于相应锅炉内的过滤网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37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