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压配电柜的除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2876.6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4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谢翠丽;胡鉴涛;赵崇智;宗寒;沈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和田电子智控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28 | 分类号: | H02B1/28;B01D4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3 | 代理人: | 田建涛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柜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压配电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压配电柜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由于配电柜内部电子元件较多,粉尘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因而需要进行除尘。
现有技术中的配电柜除尘中存在以下问题:
1、除尘过程单一,在配电柜工作时不能进行除尘操作,除尘效果不明显;
2、在配电柜内存在死角无法进行除尘处理,长时间堆积影响配电柜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压配电柜的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压配电柜的除尘装置,包括本体、下隔板、吸风扇、鼓风扇和活动板,所述下隔板固定设置在本体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所述下隔板将本体分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两个部分,所述吸风扇设置有两个,且其固定安装在下腔室的内部,所述本体的外侧靠近两端分别平行固定第一侧腔和第二侧腔,所述第一侧腔和第二侧腔的内部均安装有鼓风扇,所述本体的顶板的上面四角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卡接有盖板,所述盖板设置有两块,且其相互之间通过铰接座转动连接,所述本体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内部的下隔板和顶板均设置有均匀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内侧靠近第一侧腔和第二侧腔的位置均粘贴有吸尘棉。
进一步的,所述上腔室的内部固定设置有三个相互平行的安装板。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的内侧靠近第一侧腔和第二侧腔的位置设置有通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靠近本体的上腔室的位置设置有矩形镂空。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靠近本体的下腔室的位置设置有防护罩。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罩的面积大小不大于下腔室的面积。
进一步的,吸风扇和鼓风扇分别电性连接有外接电源。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覆盖面不小于本体与第一侧腔和第二侧腔的展开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本体分隔成两个腔室,在下腔室设置吸风扇,在顶板设置通孔,从而方便吸风扇将粉尘等吸入配电柜的底端进行除去,不影响配电柜的正常运行,可持续进行除尘操作,简单便捷。
2、通过在配电柜的两侧设置第一侧腔和第二侧腔,在其内部分别设置鼓风扇,鼓风扇可进行配电柜内角落的除尘操作,避免底端单方向除尘留下死角,增强了除尘效果,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内部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活动板的结构主视图。
图中:1-本体;2-下隔板;3-上腔室;4-下腔室;5-吸风扇;6-第一侧腔;7-第二侧腔;8-鼓风扇;9-吸尘棉;10-支撑杆;11-盖板;12-铰接座;13-顶板;14-安装板;15-活动板;16-矩形镂空;17-把手;18-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压配电柜的除尘装置,包括本体1、下隔板2、吸风扇5、鼓风扇8和活动板15,所述下隔板2固定设置在本体1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所述下隔板2将本体1分成上腔室3和下腔室4两个部分,所述吸风扇5设置有两个,且其固定安装在下腔室4的内部,所述本体1的外侧靠近两端分别平行固定第一侧腔6和第二侧腔7,所述第一侧腔6和第二侧腔7的内部均安装有鼓风扇8,所述本体1的顶板13的上面四角均固定设置有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的顶端卡接有盖板11,所述盖板11设置有两块,且其相互之间通过铰接座12转动连接,所述本体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活动板15,所述活动板15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把手17。
为了使得整个配电柜正常运行,所述本体1内部的下隔板2和顶板13均设置有均匀的通孔,所述本体1的内侧靠近第一侧腔6和第二侧腔7的位置设置有通风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和田电子智控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和田电子智控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28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