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植被净水基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352760.2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74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任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城市新海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4/46 | 分类号: | A01G24/46;A01G24/10;A01G24/30;A01G24/17;A01G24/22;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玉桂 |
地址: | 300354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植被 净水 基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植被净水基材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包括第一蓄保水基材层、净水基材层和第二蓄保水基材层,净水基材层设置于第一蓄保水基材层与第二蓄保水基材层之间,第一蓄保水基材层设置有第一植被生长孔,净水基材层设置有净水植被生长孔,第二蓄保水基材层设置有第二植被生长孔,第一植被生长孔、净水植被生长孔和第二植被生长孔依次连通,缓解了城市的河道、湖泊遭受严重污染,既破坏城市的生态景观,又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既蓄水保水有效固定植被的根系,美化城市景观,又吸附重金属和微米级污染物,净化水域,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供保障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植被净水基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万物生命之源。水系是城市的命脉。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城市河道、湖泊的水污染也日益加剧。城市的河道、湖泊遭受严重的污染,一方面破坏了城市的生态景观,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青山绿水,已被党和国家确定为国策之一。对河道和湖泊的水污染进行生态治理,促使河道、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与发展,恢复与加强受污染河道、湖泊的自净能力,构建水境生态系统,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环保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植被净化基材,以缓解城市的河道、湖泊遭受严重污染,一方面破坏了城市的生态景观,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植被净水基材,包括第一蓄保水基材层、净水基材层和第二蓄保水基材层,所述净水基材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蓄保水基材层与所述第二蓄保水基材层之间,所述第一蓄保水基材层设置有第一植被生长孔,所述净水基材层设置有净水植被生长孔,所述第二蓄保水基材层设置有第二植被生长孔,所述第一植被生长孔、所述净水植被生长孔和所述第二植被生长孔依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蓄保水基材层和所述第二蓄保水基材层的孔隙率均为60-75%。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植被生长孔的孔径为4-8mm,所述第二植被生长孔的孔径为4-8mm。
进一步的,所述净水基材层主要由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制成:硫铝酸盐水泥6-8份,粉煤灰8-12份,石膏粉0.5-1.5份,植物纤维长丝2-4份,硅藻土1.5-2.5份,聚乙烯醇0.2-0.4份,废钢渣30-60份,水18-22份,双氧水0.2-0.4份。
进一步的,所述净水基材层主要由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制成:硫铝酸盐水泥7份,粉煤灰10份,石膏粉1份,植物纤维长丝3份,硅藻土2份,聚乙烯醇0.3份,废钢渣45份,水20份,双氧水0.3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蓄保水基材层主要由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制成:硫铝酸盐水泥6-8份,粉煤灰8-12份,石膏粉0.5-1.5份,植物纤维长丝2-4份,硅藻土1.5-2.5份,聚乙烯醇0.2-0.4份,水18-22份,双氧水0.2-0.4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蓄保水基材层主要由按质量份数计的如下原料制成:硫铝酸盐水泥7份,粉煤灰10份,石膏粉1份,植物纤维长丝3份,硅藻土2份,聚乙烯醇0.3份,水20份,双氧水0.3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蓄保水基材层的pH值为4-8,所述第一蓄保水基材层的抗压强度为3.7-4.2MPa。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上述混凝土植被净水基材的制备方法,以缓解城市的河道、湖泊遭受严重污染,一方面破坏了城市的生态景观,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植被净水基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浇筑成型制备第一蓄保水基材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城市新海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城市新海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27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