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兰花胚珠发育调控基因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352683.0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9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蔡文杰;沈青玉;萧郁芸;刘仲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郁芸;林士哲;刘仲健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07K14/4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张晶;郭佩兰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酸分子 胚珠 发育调控 植物细胞 兰花 基因 发育 导引 | ||
一种兰花胚珠发育调控基因包含至少一核酸分子,而该核酸分子用以控制一胚珠的发育,且该核酸分子具有SEQ ID No.1的序列。一种兰花胚珠发育调控基因的转殖方法包含:提供该核酸分子;将该核酸分子导引至一植物细胞,以获得一已转殖植物细胞;及利用该已转殖植物细胞的核酸分子控制一胚珠的发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兰花胚珠发育调控基因(gene regulation)及其转殖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兰花胚珠发育调控基因及其转殖方法选择MADS-box B-sister群基因PeMADS28及其组合。
背景技术
现有兰花基因相关调控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228511号的〝于兰花中控制花发育之基因〞发明专利,其揭示一种控制兰科植物的花发育的基因。一种核酸分子可在兰花中控制花发育,而核酸分子的序列选自一种由PeMADS2、PeMADS3、PeMADS4、PeMADS5、其反转录股及其简并序列所组成的群。其中PeMADS2用于控制花萼的发育,而PeMADS3用于控制唇瓣的发育,且PeMADS4用于控制唇瓣及蕊柱的发育,且PeMADS5用于控制花瓣及雄蕊的发育。
另一现有兰花基因相关调控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289143号的〝控制花型及/或花开寿命之基因〞发明专利,其揭示一种控制兰科植物的花型及/或花开寿命的基因。一种经单离的核酸分子可控制花型及/或花开寿命,而该核酸分子选自一种由编码PeMADS6蛋白质的分子及编码PeMADS6蛋白质的反转录股分子所组成的群。
另一现有兰花基因相关调控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545197号的〝控制合蕊柱发育之基因、蛋白质及方法〞发明专利,其揭示一种兰科植物的控制合蕊柱发育的基因、蛋白质及方法,其提供一种可控制合蕊柱发育的核酸分子。该核酸分子可包含于一载体及一细胞。该控制合蕊柱发育的蛋白质及其方法适用于制造转殖植物的方法。
事实上,相同发明人的前述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228511号、第I289143号及第I545197号虽然已揭示各种兰花基因相关调控技术,但仍存在有必要进一步提供兰花基因其它相关技术的潜在需求,以便提供具有利用价值的其它兰花基因的调控功能及机制。前述诸专利仅为本发明技术背景的参考及说明目前技术发展状态而已,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有鉴于此,本发明为了满足上述需求,其提供一种兰花胚珠发育调控基因及其方法,其提供一种兰花胚珠发育调控基因包含一核酸分子,而该核酸分子用以控制一胚珠的发育或具有一控制胚珠发育功能,且该核酸分子具有SEQ ID No.1的序列,以便提供兰花胚珠发育调控基因及提升其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兰花胚珠发育调控基因及其方法,其提供一种兰花胚珠发育调控基因包含一核酸分子,而该核酸分子用以控制一胚珠的发育或具有一控制胚珠发育功能,且该核酸分子具有SEQ ID No.1的序列,以达成提供兰花胚珠发育调控基因及提升其经济价值的目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兰花胚珠发育调控基因包含至少一核酸分子,而该核酸分子用以控制一胚珠的发育,且该核酸分子具有SEQ ID No.1的序列。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核酸分子提供于一载体或一穿梭载体。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载体提供于一细胞植物。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核酸分子提供于一拟原球体。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核酸分子用以编码一蛋白质或其它基因产物,且该蛋白质具有SEQ ID No.2。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该胚珠为一蝴蝶兰胚珠、一白花蝴蝶兰胚珠、一姬蝴蝶兰胚珠或其它兰花胚珠。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兰花胚珠发育调控基因的转殖方法包含:
提供至少一核酸分子,且该核酸分子具有SEQ ID No.1的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郁芸;林士哲;刘仲健,未经萧郁芸;林士哲;刘仲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3526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